笔趣岛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490节 天炉战法 3

第490节 天炉战法 3


  鏖战了一个多月,付出包括一个旅遭到全歼的惨痛代价,再加上深谋远虑、呕心沥血的策划和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实施,南京军终于在湖西战场上迎来了胜利曙光。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苏军总指挥科涅夫是一个用兵作风谨慎沉稳并且十分精明的军队指挥官,此战爆发前,他敏锐地意识到,己方虽然在兵力、火力上超越南京军,但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他有百万大军以及上千辆坦克、上千门重炮、上千架飞机,他自然不会展开防御,必然展开全面大进攻,但他本钱也有限,苏军七成乃至八成的军力都在东欧战场上,所以他也不具备足够资本展开战事,加上他负责的东方军区地域辽阔,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他采取的战术是“防御性进攻”,虽然包含着一定进攻,但在本质上还是防御的,通过防御战、持久战、消耗战、局部进攻战以打击南京军。对此,南京军别无他法,因为强行进攻的话,苏军据城据险坚守,南京军必定损失极大、战果轻微,但是,这场战争的局势又规定了南京军必须是进攻的一方,苏军打防御战,南京军不能同样打防御战,所以南京军采取的是“后退决战”策略,即转攻为守,引诱苏军全面攻击和追击,把苏军从其原先地盘里引出来,引到南京军地盘里,最终全面转守为攻,展开大包围、大聚歼。

  为了实现引蛇出洞的目的,南京军高层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前线南京军官兵们更是投入了大量的鲜血,终于在9月9日夜晚时取得了初步成功。东方军区的苏军原计约七十万,眼下约十五万在新西伯利亚一带,约二十万死伤损失于先前的鏖战中,还有几万游离于战场外围,剩下的约三十万主力全部被南京军堵在了切城以南的广大野地里。本来,中苏战争前,科涅夫对切城以及切城附近以及切城后面的图伦、下乌金斯克、布拉茨克、泰舍特等十多个中小规模的城镇进行了苦心经营的建设,全部建成了军城据点,从而形成一个“军城据点群”,东方军区的苏军以此为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南京军几乎无法攻破,可眼下,苏军主力倾巢出动,都被南京军引诱到了切城以南数十公里至近百公里的荒郊野地上,使得苏军无险可依,并且后路断绝(切城是苏军这个“军城据点群”的最前沿据点,此地被南京军夺取后,整个据点群都陷入瘫痪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个情况下,库兹涅佐夫仍然不愿放弃对南京军第99师的聚歼,即便南京军第77师已经于9月9日攻克苏军后方的列成,包围南京军第99师的苏军仍然在维持着对南京军第99师的围攻。事后分析,库兹涅佐夫如此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他高估了苏军的实力、低估了战局危险程度,他认为苏军可以先吃掉南京军第99师再回头打败南京军第77师,所以他想要“鱼和熊掌兼得”,二是他害怕斯大林,他在斯大林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可以完成任务(其实当初做出保证时,库兹涅佐夫也心里没底,但他太畏惧斯大林,所以只敢说好听的话),如今不但鸡飞,并且还要蛋打,他彻底地骑虎难下,所以妄想全歼南京军第99师从而将功补过。

  直到9月11日,也已经意识到巨大危险的库兹涅佐夫才在如梦初醒,急急忙忙地放弃对南京军第99师的围攻,开始全面后撤,但他已经把时间拖了两天两夜,失去极度宝贵的最后生机,在这两天两夜里,南京军第77师已经在切城构建工事、严阵以待,通过空军的运输机群得到了大批弹药补给,同时,南京军后续的五个师也突然加快速度,横穿蒙古高原,比苏军预想的提前三天进入湖西战场参战,使得湖西战场上的南京军一下子增加了十三万余兵力,极大地补充了南京军的进攻力量,同时也让苏军彻底地跌进了万劫不复的覆灭深渊里。

  第、师一开始是故意放缓速度,从而降低苏军的戒备,此时时机已到,五个师立刻星夜兼程,大大地加快了速度。五个师抵达湖西战场时,所有南京军官兵一起发出雷动般的欢呼声,汉语欢腾响彻云霄。

  9月12日,南京军的大反攻开始了。

  “局势已经全面地倒向我们了。”杨杰兴奋地说道,“只要第77师守得住切城就行了,切城是我们目前唯一的软肋。”

  “守得住,当然守得住。”蒋纬国非常有信心。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反击,但不是全面反击,要有目的地赶,把苏军往安北驱赶。”萧爻在炮兵说道。

  蒋纬国想起来,安北还在苏军手里。

  苏军完全被南京军堵在野地上,对于南京军而言,“事情就好办了”。南京军的天炉战法开始被付诸行动,熊熊的炉子里,苏军苦不堪言。天炉战法的原理并不负责,根据薛岳原话进行描述就是:“在预定之作战地域内构成纵深网状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截击堵击侧击尾击等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办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新方略,如炉熔铁”。这个战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考验到部队的训练程度和坚忍能力,以及指挥官对部队的驾驭统筹能力。在原先历史上,薛岳的天炉战法并不是百试百灵的,除了日军强大、实力不足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训练有素的部队。后退决战,先要退,再决战,退不能井然有序地后退,否则敌军会看出猫腻,所以退要佯装败退,但这么做很容易导致部队弄假成真,部队人心惶惶,误以为己方真的打败仗了(指挥官肯定不能告诉基层官兵“不要慌,我们其实是在引诱日军上钩”,那等于告诉日军了),人是有群体效应的,三人成虎,一旦看到周围人产生惊慌,自己哪怕再镇定,也不得不跟着一起惊慌,从而带动更多人一起情不自禁地惊慌。用老兵的话说,“打了败仗后的军人是非常惨的,整个人都失去了方寸,六神无主,哪怕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也会被身边的混乱弄得惊慌失措,最终和很多人一样只知道朝着枪声相反的方向逃命,大家都慌乱,身在其中想不慌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所有人一起丧失斗志”。很多战例中,比如某方的十万大军,其中一部分被打垮,乱哄哄地逃命,哪怕剩下的几万部队并没有被打垮,也会被带动得慌乱起来,这就是“风声鹤唳”。苏军在战争中以十万百万为单位地投降和被俘,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薛岳用南京军实施天炉战法是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南京军上下都训练有素,心理素质过硬,极少会出现惊慌失措,哪怕深陷重围都能镇定作战。薛岳用南京军实施天炉战法,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如臂使指,使得此时的湖西战场上,南京军各部井然有序,犹如机器般高效率、低差错地运转着,缓慢但坚定地把绞索套到了苏军的脖子上。

  深感大祸临头的库兹涅佐夫完全没有先前的壮志雄心和豪气胆魄了,整个人惊慌失措,不停地发电报给科涅夫(由于南京军攻取切城,苏军电话线已经被切断),请求援助,请求得到科涅夫的“指导”。对此,科涅夫恼恨至极,他虽然想跟库兹涅佐夫摒弃前嫌,但毕竟局势已经彻底地倒向了南京军。面对这个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科涅夫也束手无策。

  一"bo bo"南京军的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呼啸在湖西战场上,数量不多,无法对苏军进行狂轰滥炸,所以展开集中性重点打击,先轰炸苏军的炮兵阵地,再轰炸苏军的辎重物资。劈头盖脑的炸弹落下来后,雷电交加,一门门在野地上难以移动难以隐藏的苏军重炮被炸成废铁,一处处苏军的辎重囤积地燃起熊熊大火,大量物资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南京军很清楚,杀苏军的人倒不是很重要的,摧毁苏军的重炮,使其丧失重火力,难以继续负隅顽抗,继而摧毁苏军的辎重物资,使其三十万人饿着肚子打仗,就算还有命,但也会被饥饿折磨得摇摇欲坠、无力战斗。战局发展到此时,心平气和的是南京军,愿意拖下去、耗下去的是南京军,虽然南京军的时间也很紧张,但拿出十天半个月用来饿死苏军还是做得到的。

  走投无路的库兹涅佐夫以困兽犹斗之势指挥苏军对切城展开两次反攻,意图夺回切城,打通苏军后撤的通道,但苏军此时已经攻势大减,一方面缺乏大口径火炮等重武器,一方面过半部队被合围的南京军攻击和受到牵制。十余万苏军没日没夜地扑向切城,守城的南京军第77师无愧于南京军第一师的荣耀,尽管缺乏重武器,弹药也不充足,但依旧以顽强至极、灵活多变、勇猛果敢的战斗风格杀得攻城苏军尸山血海。攻城苏军苦战四天四夜,死伤一半,耗费弹药无数却一无所获,不得不放弃攻城。彻底绝望的库兹涅佐夫在最后关头把部队不断地收拢到安北,毕竟有一座城市可以坚守总好过在野外打野战,约二十万苏军逃入安北城内,在阴风惨惨、末日到来的气氛中,准备进行最后的困兽之斗。

  库兹涅佐夫之所以这么“顽强”,因为他贪生怕死但又不敢投降,斯大林早就下达了严厉得杀气腾腾的命令,严禁苏军投降或后退,特别是高级将领,投降或临阵脱逃,后者死路一条,前者虽然可以在敌国战俘营里苟延残喘,但在苏联境内的家人则要被送到西伯利亚。

  “真是一个蠢货。”南京军将领们都啧啧不已。南京军既然故意放弃安北,自然早在撤离之前就把城内物资搬走一空,逃入城内的苏军就根本得不到物资,得不到最关键的食物,围城的南京军只需要在城外构建防线即可,然后气定神闲地等着苏军饿死或冲出来送死。

  湖西战场已经尘埃落定,但可以推波助澜。

  南京军的几架运输机从容不迫地盘旋在安北上空,空投下十几吨传单,无数传单犹如雪片般纷纷扬扬地落满全城。城内的苏军官兵们怀着茫然而好奇的心情捡起来,看到传单上只有这么几句俄语文字:

  你们继续抵抗,我们奉陪到底,你们都会死在这里;你们投降,我们欢迎,你们可以活下去,但我们会杀掉最后三万名投降的苏军官兵。

  脑子不慢的苏军官兵们迅速意识到南京军这番狠话的“狠处”:苏军若继续抵抗下去,南京军不用打,饿也能饿死苏军,苏军死路一条,除此之外就是投降,但是,苏军也不允许磨磨蹭蹭地投降或把子弹全部打光了再投降,因为南京军“会杀掉最后三万名投降的苏军官兵”,也就是说,苏军想要投降,必须要在同伙前面投降,万一拖到最后投降,落到了死亡名单里,哪怕投降了,依然死路一条。这个名额是“三万”,前面有十七万人投降了,后面三万人哪怕也投降,还是死路一条,想活命,只能投降,并且还要在同伴投降前抢着先投降。

  撒传单是南京军肯定要用的手段,本来,杨杰等人写的传单很中规中矩,无非就是“苏军官兵们,你们已经无路可逃了,投降吧,抵抗是死路一条,只有投降才能活命”,但萧爻更能抓住人心的弱点,他在一开始就已经让苏军官兵们下意识地产生了“我们肯定会投降的”这个概念,接下来则刺激苏军官兵们“抢在同伴投降前投降”,从而进一步地推动了苏军“争先恐后地投降”。萧爻此举让蒋纬国忍不住想起后世的一个很有深意的段子:两个劫匪抢劫一辆公交车,车上有二十多个乘客,按道理,二十多个乘客团结一心,肯定能打败两个劫匪,但劫匪宣布“我们打劫有一个规矩,第一个人只需要交一百块钱,第二个人需要交两百块钱,第三个人需要交三百块钱,以此类推”,于是乎,满车子的人立刻放弃了团结一心对付劫匪,争先恐后地给劫匪交钱,都想要在别人前面交,从而让自己损失少一点。

  萧爻玩得这一手与后世那个段子简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安北的苏军立刻出现了投降者,并且在出现第一批投降者后,投降趋势一下子发展得一发不可收拾。苏军确实是在“争先恐后”地投降,用“争先恐后”来形容苏军的投降堪称再贴切不过了,苏军必须“争先恐后”,因为先投降的可以活命,后投降的在投降后还是死,他们不得不“争先”,不得不“恐后”。尽管库兹涅佐夫等苏军将领、高级军官竭尽全力地阻止部队的投降趋势,但回天无力,相反的,阻止同伙投降的苏军与想要投降的苏军在城内打成了一团。

  城外的南京军一边忙着接收源源不断的俘虏一边笑看城内苏军狗咬狗。

  第一天,超过两万苏军向南京军投降;

  第二天,超过四万苏军向南京军投降;

  第三天,超过五万苏军向南京军投降;

  第四天,库兹涅佐夫秘密派人联系南京军,送来一份密信,言辞卑微地请求南京军“配合他演戏”,他表示自己可以让部队集体投降,苏军的军械、物资、重炮、坦克也都会完好无损地交给南京军,但请求南京军对外宣布他本人(库兹涅佐夫)是在最后的抵抗中阵亡的。

  薛岳、杨杰、郭寄峤、蒋纬国等人都哑然失笑,他们明白库兹涅佐夫的想法了,此人不想死,想投降,但不敢公开投降,因为他害怕斯大林,害怕家人被斯大林流放到西伯利亚。

  “没问题。”薛岳爽然地下令,“告诉他,我们会对外宣布苏联陆军第17集团军司令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中将是在浴血奋战中光荣牺牲的。我们还会在安北城外给英勇不屈的库兹涅佐夫将军修建一座坟墓,为他举行一场小型葬礼,毕竟这位库兹涅佐夫将军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军人。”

  说完这番话后,包括薛岳本人在内,现场所有人都忍俊不禁。

  得到薛岳回复后,库兹涅佐夫如释重负,随后在黯然神伤的心态中垂头丧气地下达了集体投降的命令。

  9月22日,被困在安北城内的苏军集体投降,战场外围的苏军或溃败或投降。

  “万岁!万岁!万岁!”汉语欢呼声犹如滚滚雷霆般响彻在安北,响彻在湖西战场上,夹杂着此起彼伏的一道道扫射声,那是兴奋至极的官兵们忍不住对空鸣枪以发泄心头的巨大喜悦,要在平时,这些兴奋过头的官兵即便不蹲紧闭也要被长官踢两脚,子弹是不能浪费的,但现在,不少营长、团长、旅长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那些官兵的行列中。参战的南京军各部无不欣喜若狂、热血沸腾,在他们面前,大批灰头土脸、惶恐不安的苏军俘虏正在排着长龙。

  中苏军队爆发的湖西战役从8月1日持续到9月中下旬,先后展开了四十多天,苏军累计投入超过60万兵力参战,中队(南京军)累计投入超过40万兵力参战,最终中方获胜,南京军阵亡、受伤、失踪、被俘、生病总计约13万人,苏军损失超过50万人,其中,死亡约8万人,伤病约15万人,被俘和投降总数超过27万人。经过此战,苏军东方军区四分之三军力被南京军摧毁。


  (https://www.daowx.cc/bqge107151/5980070.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