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610节 远征中南 4

第610节 远征中南 4


  根据罗卓英在马来亚战役前拟定的一项备用计划:为防止印度英军大举攻击泰国从而导致南京军后方不稳、全局震动,马来亚战役还是尽量早点解决为妙,既是要造成既定事实,强迫英美在谈判桌上让步,也是防止战事本身会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如果马来亚战役真的变成一个持久战、消耗战的泥潭,显然在各方面都是不利于中国的。由于日本海军爆了冷门,轻而易举地全歼了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取得东南亚的绝对制海权,而马来亚又是半岛,非常适合展开登陆战,所以,罗卓英拟定了一项备用计划,派遣第74师在陆上大举进攻,另外调动第17师在马来亚半岛陆地最南端的新山(马来亚第三大城市)地区突然展开两栖登陆,从而对马来亚半岛境内的英联邦军队进行“斩首剁尾”,第74师在半岛北部,第17师突然出现在半岛最南端,半岛境内的英联邦军队岂不是都会变成瓮中之鳖?同时,第17师犹如神兵天降般一下子出现在新加坡的北部大门口,可以狠狠地打英军一个措手不及,令其无法做好充分的守城战备(新加坡属于马来亚,但新加坡是岛屿城市,不是马来亚半岛的一部分,新加坡岛屿和马来亚半岛之间是一千多米宽的柔佛海峡,海峡以南是新加坡,海峡以北是新山)。罗卓英是这样考虑的:马来亚战场上(包括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的英联邦军队约有十万,如果南京军就只是中规中矩地从北向南一路进攻,那么,南京军一路前进,英军一路后退,最终退进新加坡,问题就来了:第一,南京军跟英军是“我进你退”的关系,不容易打出包围战、聚歼战,难以大幅度地消灭英军的有生力量,十万英军,南京军一路赶鸭子般从北赶到南,估计有超过一半英军被赶进新加坡;第二,新加坡是一座坚城,又是一个岛屿,显然不太好打(新加坡从东西南三面海上对其展开攻城是十分艰难的,从北面陆上对其展开攻城则相对而言容易一些),同时,一座城市好不好打,还要根据守城部队人数决定,守卫新加坡的英军有十万或有三万,后者肯定更好打,所以,南京军不能在马来亚半岛境内一路赶鸭子,把大批英军赶进新加坡这座岛屿坚城,造成最后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南京军最好在马来亚半岛境内打包围战、聚歼战,大限度地消灭英军,让最终守卫新加坡的英军越少越好。

  这就是罗卓英的作战思想,也是他提出的备用计划的宗旨,另外,他的备用计划必须满足两个前提:

  第一,中日联军能够取得东南亚的制海权,这已经成为事实;

  第二,英联邦军队战斗力不强。马来亚战役前,南京军没有跟英联邦军队正式交过手,所以对英联邦军队的战斗力不是很清楚,如果英联邦军队战斗力很强,南京军自然不敢冒险,可眼下的事实已经告诉南京军:英联邦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日军,甚至连苏军都不如。既然对手并不强大,南京军自然可以大胆出击。

  卫立煌十分赞同罗卓英的这个备用计划,只是,这个备用计划在被提出来时已经有点晚了,略显“用之踌躇,弃之可惜”,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参加马来亚战役的南京军部队无一接受过两栖登陆战训练;其次,中国海军不具备联合陆军展开两栖登陆战的实力。因此,这项计划如果被付诸行动,无非两个选择:交给日本海军和日本海军陆战部队执行;由日本海军和中国陆军或中国海军陆战部队执行。众所周知,根据联盟国的内部协议,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都是中国的地盘,蒋纬国显然不会让日军染指,日本海军可以在海上进行援助作战,但日本军队的地面部队,无论是日本陆军还是日本海军陆战部队,都不得踏上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的陆地,防止“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日军赖在当地不走,事情就麻烦了。新加坡号称“东南亚第一要塞”“东方的直布罗陀”,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如此重地,岂能让日本人横插一脚?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中南远征军总部敲定“由日本海军和中国陆军或中国海军陆战部队执行”,并且得到了日本海军的同意和蒋纬国的批准,但是,中国海军却十分抵触这项作战计划,不太愿意参加,原因也很简单:同行是冤家,更何况还是敌国的同行,中国海军可没有忘记中日战争期间被日本海军打得水面舰队近乎全军覆没的旧账,那是非常刻骨铭心的,在中国海军看来,中国海军陆战队乘坐着日本海军舰船参加战斗,根本就是“耻辱”。

  考虑到中国海军的情感和尊严,再加上中国海军陆战队远在国内并且驻扎地较为分散,所以中南远征军总部决定由第17师和日本海军联合完成这场两栖登陆战。虽然第17师没有接受过两栖登陆战训练,但是,该师从泰国曼谷湾出发,在海上航行六百多公里后就能抵达目的地了,并且目的地也不是什么荒凉未知的地方,是马来亚半岛最南端的新山,不是南太平洋的某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小岛,因此,该师还是能承担这个任务的。

  中国陆军和日本海军联合作战,加上时间紧张、准备仓促,双方自然龃龉丛生。中方认为日方提供的运输舰船以及保护运输舰船的轻型巡洋舰、驱逐舰太少,并且提供的对登陆部队进行舰炮火力援助的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也不足,日方口口声声强调困难,声称已经“尽到最大限度的努力”,同时,双方又为护航军舰、主力舰的行程安排以及日军舰载机、中国空军飞机的配合问题反复争执。吵吵嚷嚷到2月26日,南京军第74师已经一路打到马来亚首府吉隆坡,兵临城下,并且英联邦军队露出要在吉隆坡与南京军大战一场的迹象,在澳大利亚陆军中将查理士·安达臣和澳大利亚陆军第8师师长亨利·哥顿·本尼特的不懈努力下,从马来亚北部战场上败退下来的澳大利亚陆军第8师、印度第11师和第45旅等部队都朝着吉隆坡进行集结,试图据城死守,而坐镇新加坡的珀西瓦尔对此给予了支持,把原本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军第18步兵师调出了新加坡,星夜兼程,一路北上,开赴吉隆坡助战。很显然,英联邦军队试图在吉隆坡与南京军打一场典型的城市攻防战。

  查理士·安达臣中将是一名十分精明强干的澳大利亚军人,澳大利亚军队也是英联邦军队里表现最好的,在马来亚北部的战役中,马来亚籍英军一触即溃,印度籍英军不堪一击,英国本土军作为“老大哥军队”,完全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也是望风披靡,唯有澳军很顽强,尽管在耗尽弹药或受伤后同样会宣战投降,但在可以战斗的情况下很少放弃战斗、转身逃跑,甚至敢跟南京军拼刺刀。对于这一点,日军知道得比南京军更早,在印尼战役中,英军总部派出了英国本土军、印度籍英军、澳军增援印尼的荷兰军队,结果,表现最顽强的就是澳军,甚至比荷兰军队还顽强(荷兰军队因为荷兰本土当时已经被德军攻陷,所以士气受到很大打击),让日军十分吃惊,南京军眼下也很吃惊,根据分析,澳军最顽强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首先,马来亚和印度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马来亚人和印度人跟英国人完全是离心背德的关系,自然而然,马来亚籍英军和印度籍英军不可能为英国卖命,并且马来亚人和印度人本身就不算是尚武好战的民族;其次,英国人因为大英帝国空前兴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辽阔殖民地向英国本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巨额的财富,使得英国人可以坐享其成,说白了,英国是一个吸血鬼,自己不劳而获,靠着榨取各殖民地就可以过上非常富足的生活,因此,英国人过得很不错,富日子过惯了,英国人自然“更加爱惜生命”,英**队也就疏懒了,这就类似于八旗兵,明清连年交战时,八旗兵战斗力确实十分彪悍,但在打下天下、坐稳江山、享受花花世界后,八旗兵马上就腐化堕落掉了;至于澳大利亚军队,因为澳大利亚是英国的仆从国,而不是殖民地,所以澳大利亚军人是有着国家归宿感以及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的,并且澳大利亚刚刚独立(在1931年正式独立的),这个国家还处于新生期,正是最富有上升力和进取心的时候,所以澳军比英军顽强得多。

  查理士·安达臣中将强烈要求在吉隆坡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防御战”,他在发给珀西瓦尔中将的电报里认真地分析了英联邦军队在马来亚北部的失败原因,除了装备、素质、精神等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来亚遍地是华人华侨,他们是南京军的无数双眼睛,不断刺探英联邦军队情报,然后告诉南京军,让南京军犹如在本土作战般占尽地利人和优势。同时,安达臣中将认为,这一点确实是南京军的优势,但也是南京军的劣势,凡事都有两面,有利必有弊,比如吉隆坡,这座城市的城区人口约有80万,但华人华侨占了近一半,足有三十七八万。如果英联邦军队控制好城内的华人华侨,再据城死守,南京军攻城时必定投鼠忌器,不敢用炮群轰击城市,不敢用机群轰炸城市,防止误伤城内的华人华侨,英联邦军队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此战很有胜算,即便英联邦军队不能打赢,起码也能拖耗上一段时间。

  安达臣中将此战术其实就是用吉隆坡的华人华侨充当“人质”,不过,他此举谈不上“卑劣”,因为他只是借势行事,并非蓄意而为。客观上,英联邦军队虽然知道华人华侨“暗中勾结”南京军,但并未使用凶残对策,顶多是抓起来逮捕,极少处决,一方面是因为英国人确实不像日本人、苏联人那样狠辣,另一方面是因为南京军已经警告过英军,如果英军残害华人华侨,南京军将会屠杀英联邦军队的俘虏。在这种事上,苏军最绝情,对国外国内平民都是草菅人命,日军稍好,对外心狠手辣,对内还算“温和”,但如果需要为“大局”牺牲本国平民,日军也干得出,南京军次之,对反抗的外国平民毫不留情,对不反抗的外国平民网开一面,对本国民众向来是爱护有加,英国人“最善良”,对外国平民还算是“心慈手软”。吉隆坡城内,英联邦军队要求平民特别是华人华侨必须呆在家里,但没有对其进行""掳掠。

  珀西瓦尔中将十分赞同安达臣中将的看法,下定决心在吉隆坡与南京军好好地打一场城市攻防战,拖延时间,消耗南京军的实力和元气,所以,他把新加坡的英军第18师调出新加坡,调去吉隆坡,交给安达臣中将指挥。英军第18师本是珀西瓦尔中将打算用于防守新加坡的核心部队,该师先前未参战,齐装满员,全师一万两千余人,装备精良,弹药充足。

  需要注意的是:马来亚半岛包括新加坡在内,东西南三面环海,北面是中国控制着的泰国,南面海峡对岸是日本控制着的苏门答腊岛,加上制海权和制空权完全在中日联军手里,因此马来亚战场上的十万英联邦军队已是插翅难飞,珀西瓦尔中将没打算靠十万部队就守住马来亚,伦敦方面给他的指示是“尽量地拖下去、耗下去,然后等待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对中**队背后大举进攻,从而迫使中**队放弃进攻马来亚,英军最终赢得此战的胜利”。因此,珀西瓦尔中将支持在吉隆坡打一场城市防御战,因为这符合“拖下去、耗下去”的原则,单靠一个新加坡来“拖下去、耗下去”毕竟有点不保险,多一个吉隆坡自然会更好。

  得知英军最精锐的第18师离开新加坡、北上增援吉隆坡,罗卓英大喜过望,这意味着新加坡的英军力量进一步地减弱了,南京军第17师必须果断出击,如果珀西瓦尔突然反悔,把英军第18师又调回新加坡,那就坐失良机了。因此,在罗卓英的力促下,卫立煌批准了这个略显临阵磨枪的计划。

  曼谷湾的各个码头上,人声鼎沸,几乎乱成了一锅泰国大米粥。一艘艘日军运输舰船川流不息地靠岸,在码头上早就等得心急如火的南京军第17师的官兵们一窝蜂地往船上涌,由于不同舰船的吨位和容量都不同,部队番号也不同,自然忙中出乱,属于不同部队的官兵争抢着上船,到处都是“这是我们步兵团的船”“这明明是我们炮兵营的船”的吵闹争执声,日本海军人员手忙脚乱地进行着调度,但因为语言不通,难以有效进行,日军的汉语翻译和南京军的日语翻译在现场疲于奔命,他们翻译成汉语的日语和翻译成日语的汉语迅速被震耳欲聋的声浪给盖了下去,码头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运输舰船上也是人挤人,先上船的人被后上船的人拥挤得叫骂声不断,炮兵部队推着火炮,工兵部队开着机器,运输部队则大包小包地拖着辎重物资。日方人员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得到的只是一片骂骂咧咧声:

  “说什么?老子听不懂!”

  “收起你的鸟语!给老子说人话!”

  “狗日的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多准备一点船!老子要快挤死了!”

  南京军官兵们前拥后挤地往日军运输舰船上涌,很多不同部队混成一起,人员、军械、物资也是完全混装,甚至都有驮畜被拉上了舰船。师长冯圣法看到这一幕,无奈地说道:“就算战争爆发时撤离平民,场景恐怕也没有这么混乱。”第17师的官兵们毕竟是军人,有平民没有的纪律,但主要是一无经验,二来跟日本人语言不通,三来日军提供的舰船确实不够用,所以才会如此混乱。副师长黄百韬计算了一下每艘运输舰船的运载量,发现“挤一挤的话”,只能运输全师一半官兵和军械物资,但是,如果分成两趟运输,事情就难办了,一下子投入一个师和一下子投入半个师,前者的攻击力和冲击力显然更大,如果分成两批,就可能沦为添油战术,增加了部队不需要的伤亡代价,更何况,分成两批,第二批部队赶来的时间必定很长,运输舰队先要从新山返回曼谷湾,然后再从曼谷湾开去新山,一回一来,白白折腾了。

  “把不需要带的东西都放在曼谷!”黄百韬火急火燎地喊道,“自行车都放回去!还有军粮,一人带一盒米饭一壶淡水就够了!吃的喝的给我打进新山城、新加坡城内就地获取吧!”

  “对!破釜沉舟!”冯圣法点点头。

  官兵们纷纷把能不带的东西都丢在码头上,但船队还是只能乘坐全师三分之二的官兵,黄百韬随即联系草鹿龙之介,请求用日军的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运输南京军。

  草鹿龙之介立刻否决了,他声称,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都是战斗军舰,是打仗的,不是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的。

  黄百韬心急如火,与草鹿龙之介进行据理力争,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军官们的情绪很快传染给基层士兵,第18旅旅长张云提议道:“干脆抢一艘日军军舰作为‘人质’好了!”师属炮兵旅旅长李汝炯说道:“要不,我让炮兵旅在岸上架起重型火炮,瞄准日军军舰?”吵吵嚷嚷中,不少日本海军人员和南京军官兵互相推搡,甚至拿枪对指着,操着彼此听不懂的语言互相破口大骂,现场处处是“八格牙路”和“我×你妈”的污言秽语。

  冯圣法无可奈何,不得不联系蒋纬国,蒋纬国立刻回复:“告诉小日本,如果他们答应你们的请求,我额外赠送他们二十万吨石油,如果他们不答应,那就算了。”

  果不其然,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听说蒋纬国白送二十万吨石油,日方语气顿时软了下来,同意用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运输南京军官兵以及军械物资。足足折腾大半个白天,南京军第17师勉强全体坐上了日军舰船,于2月28日下午三点多从曼谷湾出发,日军舰队会以二十多节速度航行,抵达新山需要约十七个小时,也就是三月一日上午八时许抵达新山。

  每艘运输舰船都塞得满满当当并且每艘驱逐舰、轻型巡洋舰上也挤满人员物资的日军舰队正式起航后,一路向南,劈波斩浪,虽然南海此时风平浪静,第17师官兵们也接受过游泳训练,但在大海上长时间坐船显然跟在河流湖泊上是不同的,并且舰船上的环境绝不是游客乘坐游船那样宽松悠闲,因此舰队一路颠簸,船上官兵纷纷头晕呕吐,甲板上、船舱内污秽横流,酸臭刺鼻,把日军舰船搞得肮脏不堪,一边的日本海军水兵纷纷气急败坏地大骂,南京军官兵们毫不客气地与之对骂,整支舰队一路笼罩在风声、涛声、汉语日语的对骂声中。实际上,真正的吵闹对骂声只持续了几个小时,剩下的十来个小时内,南京军官兵们都忙着抓紧时间睡觉,争分夺秒、养精蓄锐,准备接下来的恶战,哪有闲心跟日本人斗嘴。

  颠簸了十六个半小时后,满载南京军的日军舰队顺利地抵达马来亚半岛最南端的东部海域,一路有惊无险,没有遇到英军的潜艇或飞机。眼看目的地已到,日军舰队里的战列舰、重型巡洋舰、轻型巡洋舰开始展开炮击,一时间,炮击声惊天动地,爆炸声天塌地陷,预定登陆地点尽皆笼罩在电闪雷鸣和烟云黑雾中。

  “都起来!准备战斗了!”军官们纷纷大喊。

  不需要军官叫喊,士兵们都已经睡醒了,因为近在咫尺的炮击声和密集不断的爆炸声把熟睡中的士兵们都惊醒了。官兵们站在甲板上,依靠着栏杆,狼吞虎咽地吃着随身携带的米饭、肉干,喝光水壶里的淡水,填饱肚子,准备战斗,日本人是不管饭的,同时都震撼地观看着日军舰炮齐射时这幕排山倒海的恢弘画面。此时,哪怕是最蔑视日本人的南京军官兵,也不得不承认,日本海军的舰队确实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战列舰在进行舰炮齐射时的场景,堪称神惊鬼颤。那一尊尊巨大得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炮在发出巨龙咆哮般的炮击声中,闪耀起一道道闪电般耀眼夺目的白光,绽放开的硝烟犹如浓雾,冲击波震得空气像滚雷般轰隆作响,军舰的岛屿般的庞大身躯被反冲力震得平行侧移,炮口方向处的军舰外海面上更是被冲击波硬生生地推开了一道道弧形的立体水墙,一层层水浪犹如小型海啸般滚滚奔腾着,气势磅礴。

  看到南京军官兵们犹如乡巴佬进城般看得张口结舌,日军纷纷露出得意和自豪的神色,说起来,除了第17师,还没有哪支中**队能有这种欣赏“己方”战列舰进行炮击的机会。

  不过,第17师的官兵们还没有看过瘾,炮击便戛然而止,日军舰炮只持续了十分钟的轰击,完全是例行公事、敷衍交代。

  “你们可以登陆了。”草鹿龙之介神色倨傲地找到冯圣法,“放心,陆上已经没有敌人,就算有,也已经被我们的舰炮给轰成灰烬了。”

  冯圣法没理睬草鹿龙之介,而是用电台联系蒋纬国,蒋纬国立刻回复:“你告诉小日本,再持续二十分钟炮击,我送他们十万吨石油。”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日军立刻恢复了舰炮火力覆盖。

  三十分钟的炮击后,震天撼地的汉语喊杀声一下子让炮击停止后刚刚恢复平静的夜空再度陷入天旋地转中。“弟兄们,冲啊!”军官们嘶吼着,以身作则地跳下舰船,士兵们紧随其后,踏着齐腰深的海水,犹如海啸般席卷上岸。

  英军万万没想到南京军明明还在马来亚半岛中部攻打着吉隆坡,同时居然又在马来亚半岛最南端的新山一带展开了登陆,猝不及防间毫无招架之力,第17师在登陆上岸后几乎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全体官兵如入无人之境,黄百韬命令部队先抢占新山,然后向南推进,尝试能否一举突入新加坡城内。

  第17师的预定任务是攻占新山,断绝掉马来亚半岛境内英联邦军队撤入新加坡的退路,但黄百韬认为部队能够左右开弓,一方面占领新山,一方面尝试能够一鼓作气地突入新加坡。事实正如黄百韬所料,新山的英联邦军队只有印度第17步兵师和英军一个团,面对南京军狂澜怒涛般的攻击,新山守军连半个小时都没撑住,全体溃败。

  “把新山居民给我向新加坡驱赶!快!”黄百韬厉声命令道。

  新山是马来亚的第三大城市,拥有超过七十万人口。入城的南京军立刻执行黄百韬的命令,把一批又一批新山居民在呼天抢地中驱赶向海峡对岸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岛屿,与马来亚半岛最南端(新山)相隔一千多米宽的柔佛海峡,一条长堤贯穿在海峡之上,连接着新加坡岛屿和马来亚半岛陆地。根据黄百韬的推算,如果英军全面撤向新加坡,必然会炸毁长堤,让新加坡彻底变成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到时候,攻城难度就要增大了,所以,他试图另辟蹊径,让英军来不及炸毁长堤。

  在南京军凶神恶煞的驱赶下,数以万计的新山居民被迫离开新山,逃命往海峡对岸的新加坡。新加坡的英军此时已经知道南京军在新山附近登陆并且攻占了新山,完全陷入混乱,就连珀西瓦尔中将在得知这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后也是被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而与此同时,新加坡北部防线上的英军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山居民正在踏着长堤,哭哭啼啼地跑向自己这边。看到这一幕,英军的中基层军官都不知所措:

  “我们该怎么办?要阻挡他们吗?”

  “为什么要阻挡他们?应该让他们进来!”

  “立刻请示上级!大批新山居民正通过长堤涌向新加坡!”

  就在新加坡北部英军一时间没有主意的时候,大批新山居民已经跑过短短一千多米的长提,源源不断地涌入新加坡岛屿北部岸上,而在海峡对岸,更多新山居民还在不断地涌来,长提上更是人满为患,挤满了人,让英军即便想驱赶或阻拦也没办法了。十来分钟内,就有超过一万名新山居民通过长堤,跑到新加坡,很快,其中一些人看到目的达到便“原形毕露”。

  “杀!”伪装成新山居民的南京军士兵们大吼着,操起藏在衣服下的冲锋枪,猛烈扫射身边毫无防备的英军,遭到攻击的英军惨叫着,纷纷倒在血雾血泊中,同时,一颗颗信号弹呼啸而起,通知海峡对岸的南京军主力:长堤已经拿下,立刻在英军展开反扑之前通过长堤。

  这些伪装成新山居民的南京军士兵基本上来自金三角的武装人员,他们本就是当地的华人华侨,会说当地话,长得也跟当地人差不多,因此在实施这项“鱼目混珠”计划时堪称天衣无缝。

  “进攻!”看到海峡对岸升起的信号弹,黄百韬大喜过望地下达了进攻命令。

  大批南京军踏着海峡长堤,源源不断地冲进了新加坡。


  (https://www.daowx.cc/bqge107151/612317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