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明波万里 > 第483章 来自远方的报告

第483章 来自远方的报告


  新华宫占地并不小,总参占地同样也不小,但这两处在朱猷枞眼里无异于弹丸之地拘禁之所,身处其间憋屈得很也郁闷得很。

  他渴望广阔的战场和硝烟的味道,渴望震耳欲聋的轰鸣和四横遍野的悲壮,那种感觉让他深深为之迷醉,但他也明白,无论多么向往都必须忍着,外面世界很精彩,外面战场同样也很精彩,但无奈的是,这已经不适合身为一国之主的自己去横刀立马了。

  相比新华宫,他更愿意呆在总参,因为这里满眼都是身穿戎装的军人,触目所及都是挂满墙壁的地图和铺满桌子的电文,耳朵听到的都是有关战情的讨论,总要比呆在新华宫感觉距离战场更近一些。

  吃住在新华宫的日子很郁闷也很闹心,尤其是总有一个言谈无忌毫无元帅风范的无赖总长以唐僧为榜样在他耳边啰嗦显摆,企图看到他脸上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11月11日这天,朱猷枞坐在他位于总长办公室隔壁的办公室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一份从欧洲战区辗转万里发回的长篇电文。

  猪头三昨天去了前线视察,以他的脾性,极有可能已经剥夺了麻杆的指挥权自己上阵过瘾,并一直把持到战争结束,想象着麻杆郁闷苦恼的模样,朱猷枞心情忽然好了一些。

  在猪头三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总参由花美男暂时主持,老帅哥虽然性情高冷古怪,但绝大部分时候都高居云端之上,至少不会像三哥那样无耻且话痨,于是朱猷枞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忍受着刻薄的猪头三和高冷的花美男赖在总参不走,是因为这里是整个新京唯一能够嗅到硝烟味道的地方,那滴答作响的电台和围在地图边指点江山的参谋以及时不时收到的那些年轻的军事观察员们从遥远欧洲传回的点点滴滴,能让朱猷枞有一种正在拥抱战争的错觉,而他不能更不想在全世界都加入的死亡盛筵中缺席。

  最在意的人是亲人,最想念的地方是家乡,而最念念不忘的事情,是命,战争就是朱猷枞的命。

  在自己的国家激战正酣的时候去关注半个地球之外的战争,这样的行为委实有不务正业之嫌,不过远离战场的朱猷枞已经**难耐,只要是一场战争,无论交战的对手是谁,都能让他稍稍缓解难以忍耐的**感,而且严格说来欧洲的战事并非与魏国一文钱的关系也没有,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的选择有不务正业之嫌。

  总参的临时主人喜欢清静,因此这座大楼里的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除了走廊偶尔响起的皮靴敲打大理石地面的脆响,偌大的总参办公楼,竟是一直保持着有些奇怪的静谧。

  很静谧的大楼里,国王殿下的办公室里不时响起很古怪的得意笑声,啧啧感叹惋惜声以及拍大腿喝彩声,便显得更加稀奇古怪不正常。

  由在德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的魏国年轻军事观察员陈寅格上尉发回的这封洋洋洒洒数千言的电报,称得上是堪称决定法德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命运的贡比涅战役最及时也是最客观的描述。

  因为亲历战阵的两国军人以及随同报道的军事记者们所做的战场描述无一不带着有色眼镜,在大肆贬低敌人抬高自己后声称己方才是胜利者,敌人输得连裤衩都没有了。

  年轻的陈上尉交出的观察员生涯的一份答卷便博得了满堂彩,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也很有文采,无愧于陆士军刀组的成员。

  朱猷枞不敢确定这个与另一时空近代国学大师同名的年轻军官是否就是大师本人,但无论他是不是大师,都表现出了值得被培养重用的潜力,尤其是上尉对于施里芬计划否定的态度和理由,更是与自己不谋而合。

  在朱猷枞看来,一战德国最正确的选择便是先与奥匈一道废掉俄国,再掉过头与牛和鸡算总账,而不是在狭窄的西线和英法联军顶牛。

  施利芬伯爵的计划忽略或者无视法国在过去40年的变化,1910年代的法兰西经过两代人的复仇主义教育,整个民族无惧任何牺牲和任何损失,4反观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正处于最混乱的时候:皇帝陛下是军事小白,社会矛盾空前,前面正打仗后面已经在闹革命。

  施利芬笃信比利时不会全力抵抗德国人的“借道”,即便抵抗也不会破坏铁路线和桥梁,荷兰人由于两国王室亲密的关系会同意德军借道,英国人不会强烈反对德国破坏由英国人主导并背书的比利时中立,而即便是反对,英国人在战争期间能够投入战场的也只有十万二流陆军,对于陆上战争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另外绕道比利时的德军右翼能够利用比利时和法国的铁路网获得充足的补给,军队在连续一个月的高强度作战和行军后仍然保持有足以战胜法国军队的体力和士气。

  若德国人想要取胜,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几乎就是不可能满足的,很难想象一向理智的德国人竟然能够做出一份堪比日本人挑起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疯狂计划,而且后来的事实说明,实现计划的这些先决条件,其实一条都没有得到满足。

  毋庸置疑,施利芬伯爵本人和他的计划都是伟大的,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份宏大的战略性计划被划分为无数个可观可感的小部分,分配到每个集团军,每个军,每个师,具体到到每一周,每一天,充分体现了伯爵本人高超的军事素养和普鲁士声名遐迩的参谋团体惊人的作业能力,但一份作战计划最重要的东西——可行性,却被最理智最尊重客观事实的普鲁士军官们忽略了。

  参考一战的进程,若德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东线,那么可以想见,在1916年之前,即罗曼诺夫皇室被推翻统治之前俄国就会输掉战争,彼时依托俄国丰厚的自然资源,德国人失去外海资源进口渠道的缺陷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

  若德国人能够克制欲望,不对俄国做过分的削弱并尽量巩固沙皇政体,以霍亨佐伦家族和罗曼诺夫家族世代联姻的亲密关系,欧洲蒸汽压路机反戈一击加入中欧日耳曼集团也并非天方夜谭。

  以德国军队的精锐,军官团的高素质和俄国军队的庞大规模和悍勇善战,两者联合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想想都觉得美如画。只可惜当时整个欧洲的列强,或许是由于自身国土面积狭小的自卑,都对于幅员辽阔的俄国巨人有着莫名其妙的恐慌和夸大,施利芬伯爵自然不例外,拿破仑在俄国的遭遇历历在目,出于对俄国广阔抵御和寒冷冬季的担心,将首要解决的目标选定为于昔日的手下败将法国便水到而渠成。

  事实上一战之前双方都错误估计了自己和对方的实力,谁也没想到10年前在南非成为整个世界笑话的英国陆军竟然成为不逊色法德的精锐力量,谁也没想到俄国竟然是如此的虚弱不堪,连德国三分之一的力量都抵挡不住,谁也没想到拥有欧洲首屈一指军事工业的奥匈多民族军队不但在俄军面前尽落下风,甚至连弱小的塞尔维亚都无法速胜,谁也没想到“欧洲病夫”奥斯曼人竟然难得雄起一次,在高加索与俄国打得难解难分的同时还在达达尼尔海峡让英法军队折戟沉沙……

  双方也无视在速射火器时代,机动力和冲击力还停留在半个世纪之前的军队面对坚固设防的防线已经近乎于无能为力的客观现实,从而不约而同得出了这是一场速战速决战争的致命错误结论,为此付出了整整一代欧洲男人的惨重代价。

  朱猷枞摇晃着脑袋,将上尉的名字用心记在心里和本子上。

  “……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在一瞬间苍老十岁,但这比太白先生笔下‘朝如青丝暮成雪’还要夸张的场景就真实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当68岁的克鲁克将军说出撤退两个字后,被孤寂绝望包裹的他,就像是一位衰老垂死的八旬老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像老将军那样孤单,好像他所在的方寸之地已经与我们所在的人间隔绝,在一个看起来很近,实则很遥远的空间。

  他明明还鲜活地存在着,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德国陆军最庞大的集团军缓缓后撤,前卫后卫,掩护突击,物资配给,路线规划……一切都有如教科书一般令人赏心悦目,但你却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他的内心是冰凉的,是没有生命的。尽管这个性格冲动行事莽撞的将军毁掉了施里芬计划(虽然我一直认为,在一个全世界都参与进来的战争中,想要重现40多年前两国单挑的普法战争中的速胜结局,让骡马化的军队超过自身能力以机械化军队的速度行走六周,与40年前本质并无区别的行动力和后勤补给能力却要供应一支规模大三倍物资消耗大二十倍的军队,寄托于敌国——比利时和法国的交通系统能够在经历激战过后仍然维持完好,这个伟大的计划本来就是完全不具备实现可能的臆想。),但这一刻,无论对他有多大的怨气,你都会觉得他很可怜,很值得同情。”

  “……也许从这天起,普鲁士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应该会意识到,前线将军们无视总参谋部的命令自行其是的传统,除了象征着普鲁士根深蒂固的军事传统和创新精神,除了说明普鲁士一线指挥官们的能力杰出决策果断,也许在有时候也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一场灾难。

  给予前线将领过多自主权的做法,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在,是否还有维系下去的必要?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前提条件,已经随着通讯的便捷与速度的大幅度提升而不复存在,这里面的教训和经验,对于我们自己的军队同样适用。”

  ;


  (https://www.daowx.cc/bqge13027/7229364.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