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浮生唯有念与想 > 第13章 东北打架的小青年

第13章 东北打架的小青年


  这个概念我很早就清楚了,电视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爱情故事。对于她这个非凡女子来说,她看中的对象自然更加非凡。

  据说那是个桀骜不驯的,除此之外我们对此人都是一无所知。回来几天的时间我就见了那个人一面。那是一个傍晚,家里的火柴没有了。姥姥让我找八姨去买。

  我问:“八姨在哪呢?”

  七姨说:“就在院门口,你找去吧。”

  太阳已经找寻不见,外面黑的有些怕人。

  我走出长长的院廊,看到院门口有一团模糊的白影。我放轻了脚步,还能听到柔软的声音。像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的树,像睡梦中听到的呢喃和呼唤,让人不敢呼吸。

  我悄悄的贴在院墙上,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打扰他们。想想还是假装不经意吧。思考片刻,我开嗓唱到:“给我一个旅游,让我去干求……”

  余光瞥见他们立刻分成两团白影,我伸长了脖子走上前去,问:“八姨?”

  她极不高兴,不耐烦说:“咋啦?”

  我说:“我姥让你去买火柴。”

  她没吱声,那个男人说:“嗯,知道了,你回去吧。”

  我‘哦’了一声就风似的跑回屋里去了,一下撞到七姨怀里,她以为我撞鬼了,掐着我咯吱窝一叠声的问:“咋啦咋啦?”我愣愣的,不知如何回答。

  看着她焦急的目光,缓缓道:“我渴了。”然后趴在水缸边上,喝了一瓢的水。

  不久后,我正式的见到了那个浪子。他做了一个和人一样大的风筝,鹰的形状,威武极了。

  八姨抓着风筝的骨架,迎风飞翔。他抬头看着她,笑着,不说什么浪漫的话。她的声音可以透过整个天空,仿佛在星河之际游荡的灵魂都可以听见的爽朗的笑声。

  我躲在角落,淡淡忧伤的看着、想着。我当时以为,他们一定不会在一起。因为所有电视剧的情节里,男女主角只要相互爱慕、幸福的让人妒忌的时候,便是到了出现变故的时候。

  我还不知道电视剧和现实生活不能等同,觉得自己可以等同先知。早就预料到了事情的最终结果。说来可笑,但未必全然是错的。

  姥爷坐在炕上吸着旱烟,我靠着炕沿,伸出手指在氤氲的烟雾里画一些奇怪的图案。

  八姨梳好了头发,走到姥爷跟前说:“爸,我出去了。”

  姥爷又吸了一口烟,轻咳着说:“你这几个姐姐都是媒人介绍的,现在……”说到这姥爷笑了一下,看看一旁的我,我也裂开嘴笑笑,没原因,就是配合一下。

  他继续说:“也就那样。咱家呢,现在就剩你七姐和你了,你七姐说她不着急。你呢?是自己处还是我给你找?”

  八姨低着头,清清嗓子说:“我自己处。”姥爷点点头,我已经不敢再玩,悄悄的趴在炕边听他们说话。

  姥爷叹了一口气,说:“行,你也这么大了,自己处也行。有一样可得说好,将来不好了你可不能怨我们。再一个就是不能做出丢人的事来,我虽然没啥能耐,这辈子没被谁戳过脊梁骨。反正啥该做啥,不该做你也都知道。”

  他的表情极为凝重,连吐出的烟圈都静止在空中听他说话。八姨一直靠着炕沿,不停地点头,手指狠狠的抠着炕席的边角,像以前做错事的我一样不安。

  姥爷说:“去吧,别回来太晚。”

  八姨瞬间抬起头,说:“嗯呐。”便像风似的走了。

  他们的恋情急速升温,不久后,双方家长见了面。饭很好吃,话好不怎么好听。不知是他家哪个七大姑或者八大姨说八姨的不好,总之,姥爷生气了。

  我手里的鸡肉还没啃完,就看见姥姥姥爷不悦的从里面出来,他愠怒的说一句:“老八,咱们走!”

  八姨随即从屋里出来。我也赶紧把嘴里的肉吐出来,来不及了,来不及咽下去。我知道这就是电视剧里的高潮时刻,我必须配合剧情,跟大人一样怒气汹汹的走出去。

  从浪子的家到姥姥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我在姥姥、姥爷后面跟着,八姨在我后面跟着,浪子在她后面跟着。一行人步履匆匆,表情严肃的向前走。

  一进家门我就被关在门外,大人们又开始他们的会议了。我不甘心这样被‘排挤’在外,好像我能做一些别的、有用的事情。

  耳朵紧紧的贴着墙根,恨不得捕捉到什么能插上嘴的话,然后冲进门去,提一个能够解决所有人问题的妙计,最好让大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至此,英雄诞生了。

  呵呵,我妄想着成为万能的救世主,事实上,只能描述为‘就是猪’的妄想。我用蹭了一脸土的代价,只听到一些零星的词,比如爸、我、人家、咱们家……这些不用听也知道会出现的词。

  唯一有点的价值的、在我人生首次出现的词叫‘自由恋爱’。可惜它出现的过早,有些超纲了。那时的我,既不太明白‘恋爱’,更不懂何为‘自由’。

  那次聚餐不欢而散后,浪子不再出现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我都没有见到他,八姨也没有再提起和他有关的事情。姥姥和姥爷以为他们已经断绝了来往,我也要为他们扼腕叹息了。

  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浪子打架了,就在姥姥家院子门口的大街上。原因我至今也不清楚,不过这也不重要。在东北,打架的确是不需要什么确切理由的。

  网上有人总结说‘在东北大家只需要三句话,一个人在街上杵着,路过一人盯着他看。他:“你瞅啥啊?”路人:“瞅你咋的?”那人当即大怒,挥舞的拳头骂一句‘□□崽子!’架就打成了。

  我猜想那天的过程也大概如此,不过据我后来了解八姨一开始不想他惹事。众目睽睽下抱着他不让他动手,害他白白捱了几拳。然后她总算不忍心,放手随他去吧。最终浪子赢了,把人家打趴下了。

  这本是一件小事,二十来岁、东北青年、打架,再平常不过的组合。不过,因此引来了无数邻居的围观着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此事成为了邻居们茶余饭后的最新谈资。它代替了张家生了十头小猪的老母猪,代替了李家不会做针线活的小媳妇。

  总有两个老娘们,在如厕后系裤腰带的时候,站在自己家院墙里,切切擦擦的道出如下对话:

  “知道吗?老金家那个小子打架了!”

  “和谁啊?”

  “老郭家那个小子。听说老赫家姑娘也在,两人处对象呢!”

  “是吗?不说没谈成吗?”

  “那谁知道啊。听说流一大街的血啊……”

  大家纷纷传诵,说的都好像自己亲眼所见一样。好事者总喜欢一探究竟,自然非要到姥姥家来不可。

  忘了我前面有没有告诉你,姥姥家的院子是一个天然的小茶馆,一个消息的聚集地。

  农村人喝茶是不讲究什么茶艺、规矩的。每天吃完饭,姥爷点着火炉,烧上几暖壶热水。吩咐我拿出和我年纪一般大的茶壶,准备泡茶了。

  通常前一天的茶水都没有倒,我就拎着它飞奔到灰堆(姥姥每早倒灶灰的角落)。茶壶、茶滤分开,’唰’的一下,同时把茶叶、茶水都甩出来。

  这个过程虽简单,但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方能做得好。一开始的时候掌握不好距离,不是溅自己一身灰就是溅自己一身水。甚至有的时候,失手的过分,茶壶飞了出去。

  我站在那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瞪大了双目。然后悄悄的把它从灰堆里捡出来。

  那天喝茶时,兰姨说:“换茶叶了吗?这茶怎么一股灶灰味儿?”我在一旁偷偷的走开了。

  不过几年以后,他们再也喝不到灶灰味儿的茶了。我已经能像蜜蜂采蜜一样熟练地做这件事。翩然而来,翩然而去,只留下一缕灰尘,像极了仙家出场的效果。

  我经常随手抓一把茶叶丢进去,有时候不小心碰到茶滤的内壁,手上就会蹭上深褐色的茶渍,极难抹去。但是基于我独特的欣赏力,我爱极了这东西。

  只可惜八姨总会拿去清洗,我只能眼睁睁的在旁边看着,暗暗难过。总觉得它们是不应该被抹去的,就像一个骄傲的错误般值得怀念。

  这个简陋茶具带给我的味道独一无二,任何昂贵的、精巧的器具都无法给与。

  邻居们也爱上这个味道。与其说‘爱上’,不如说‘习惯’。不过,没多大差别。习惯了也就爱了。一年四季,他们会选三百六十天来拜访这里。

  大概傍晚之期,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的围坐到这个院子。道一道家长里短,讲一讲神鬼故事。这群人中男人极少,除了姥爷这个长期会员之外,其他爷爷们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女人中,兰姨、燕姑和大萍姐是钻石级会员。她们几乎风雨无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大概光顾姥姥家七百多次。有时候一天来两次都不够,还要来第三次。比古代的媳妇给婆婆请安都勤。

  最搞笑的是,由于兰姨和大萍姐是婆媳关系,所以姥姥家是她们两的信息综合处。


  (https://www.daowx.cc/bqge138273/7033393.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