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古代种田记 > 第20章 税收

第20章 税收


  七月中旬,正值暑天。木棉家趁着这几日的好天气,将家里的稻谷尽数晒干装好袋,放到阁楼上。一家人辛苦的大半个月,总算将田里的稻谷全都收拾好了。

  在田里晒干的稻杆,也一一背回自家柴房放着,这稻杆桃花村村民都会将其收好。稻杆作用多,可以编织成草席、草鞋,用作烧火做饭,做成稻草人赶鸟雀。。。

  十亩水稻的稻杆当真是堆满了柴房,往年柴房也塞得慢慢的,还要堆在院子里。

  今年陈大树干脆又在旁边新搭了个柴房,专门放这些稻杆。因为往年放在外面的稻杆有几次都淋湿了。

  七月,大暑。

  天气持续地高温,木棉在家里不停地扇着扇子,但是汗滴仍是不停地流。

  木棉很是郁闷,因为这个时代的房子都是有着冬暖夏凉的作用的,刚来的前两年她是知道的。

  可今年真的是太不寻常了,木棉这几天在家里学女红,手心一直没干过。

  一星期后,仍无雨水。陈大树急得嘴角都生水泡了,木棉连续好几天用穿心莲做菜,方才消下去不少。

  木棉知道不止陈大树心急,农家人都盼望着这几天能下场雨好种今年的晚稻。可是现在一滴雨水都没有,怎能不急。

  但是桃花村村民马上又为另一件事苦恼着了,昨日,村长挨家挨户通知桃花村村民明天得交税粮,要求早上八点时分将粮食运到村里晒谷场过秤。

  大庆王朝每个成年人每年需交一石大米,约70斤,未成年人则是成年人的一半。

  农户每家每亩大约能收获两石多的粮食,现代每人一年需要吃292斤大米,每户赋税后大约剩下850斤大米。

  像木棉家六人一般一年需要1400斤大米,因此这赋税是很重的。更何况今年减产了,赋税后大家几乎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这些天出门,木棉到哪都听到大家皱紧眉头无奈的叹息。桃花村十分平静,大家也没有时间去晒谷场、村口大树下闲聊了。

  尽管正值酷暑,可是每个人都要为了生存而忙碌,汗滴禾下土,当真是一句十分写实的诗。木棉感到很悲凉,和深深的无奈。

  陈大树傍晚便称好自己家要上交的280斤稻谷,顺道庆幸一番自己跟着大舅兄一道买了不少粮食,如今这粮价涨得实在是居高不下啊。

  收税后几天,天气还是很热,没有雨。桃花村昨天下午在村长的号召下开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

  主要是关于下半年不种水稻,改种番薯和玉米等耐旱作物。现场大部分人都是有了计划的,没有计划的,这次回去后应该心里也有个数了。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陈大树顺便也谈了一下今天的事,张杏花觉得可行。

  自己家大米应该够今年吃了。下半年还种水稻,如果一直没有下雨,那真是要饿肚子了。

  种番薯、玉米这些作物也可以填饱肚子,只是不能用于赋税,卖出去价格也低。

  木棉倒是觉得不怕,宁愿多吃些粗粮也不要没得吃。今年这天气实在是不寻常,这么久的大旱,连河里的水都少了。

  最后,木棉家决定下半年不种水稻了。木棉大伯和三叔碰见陈大树时也曾聊过说下半年想要改种,没想到几人倒是意见统一的很,那就种玉米、番薯吧。

  今日,天空一如既往地澄净,木棉吃过绿豆粥和玉米烙饼后,就带着冬青去将衣服洗了。

  现在洗衣服的河水下降了许多,木棉和冬青要到下一个石阶上洗衣服。两人满头大汗回到家里,喝了口水,歇了一会儿,便戴上草帽子出门去番薯地除草了。

  张杏花和陈大树在给新种的番薯和玉米地挑水,不然这玉米和番薯苗到下午估计就要被晒死了。

  木棉和大哥安平给旁边早些日子种的玉米和番薯松土,安福和冬青则帮忙拔掉田间的小草。

  一家人热火朝天地忙了一整天,下午回家,安平和安福与往常一般牵着小牛出去吃草,安福则带着竹篓去捞鱼。

  冬青和木棉给菜地浇水,两人从小院水井里一次提小半桶水来来回回地走。

  至于陈大树和张杏花在院子里歇了一会,趁着太陽不辣,便去地里给自己家那两亩棉花除草。

  傍晚,晚霞红遍整片天际。桂香四溢的院子里,木棉和冬青支起桌子,将今晚的晚饭一一摆在上面。

  木瓜炖草鱼汤、香煎白豆腐、凉拌穿心莲、番薯饭、绿豆粥。木棉将有限的食材尽量做得好吃、可口。

  因为猪油是很贵的,家里的猪油都藏在张杏花夫妇房间里,每次她会将五天的用量放在厨房里让木棉做菜用。

  酱油则是自己家做的,桃花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做酱油,因此这倒是不用太省。

  晚上一家人满足地靠在木椅上乘凉,木棉和冬青觉得蚊子多,没多久便进屋睡觉去了。累了一天,躺在软软的稻草席子上,木棉很快就睡着了。


  (https://www.daowx.cc/bqge138275/7033504.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