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古代种田记 > 第57章 吉日

第57章 吉日


  嘉元第三年,五月初三,宜嫁娶。

  “恭喜啊,大壮!”

  “恭喜表叔,喜得良婿!”

  “恭喜恭喜!”

  陈家同族的宗亲以及同村的来到陈大壮家都先向其拱手相庆,说完便会拿出一个红色小袋子放到陈大壮旁边的桌子上,那里有两个专门收的人,那是陈家请来记大家送来礼金情况的。

  陈大壮拱手,均一一回应道, 

  “多喝几杯啊!”

  “小廖多年不见倒是这般壮实了,赶紧进去坐啊。”

  “同喜同喜!进去坐坐!”

  陈大壮看了看日头,快到中午了,客人基本都来完了。这头一回嫁闺女,他是又愁又喜的。这愁的是,阿娇是他头一个孩子,小时候没少抱。

  现在一转眼闺女就已经长大要出嫁了,今日过后,便是别人家的了。这喜的是能看着闺女顺顺利利地走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

  整了整自己这新做的衣服,陈大壮跟两位负责登记礼金的族叔打了声招呼,

  “两位族叔,辛苦你们在这多等一会,我先进去招呼招呼客人。”

  说完,拱了拱手。这是桃花村的规矩,结亲时由族里识得字辈分较高的族亲担任这记录礼金之人。

  一是,这等辈分的人知道来人与主家的关系,二是这种人不会贪了礼金。毕竟人家今日送你多少,来日基本是要按照同样的规格还回去的,马虎不得。

  两位族叔都是知道礼数的,陈大壮说了后,便点点头。

  陈家里里外外人声鼎沸,火房里负责宴席的进进出出脚步匆匆。堂屋里坐满了来客,坐着的正在吃东西喝茶与人聊天。

  站着的也不甘示弱,大家分开几个小团体,聊得热火朝天,毕竟来的人基本都认识对方,都是陈家的亲戚。

  屋外院子里女人们则帮忙洗菜、洗碗,小孩子在屋里拿了一把糖果便成群结队跑出门外玩了,大人们也补制止,只是叮嘱中午记得回来吗,不准闯祸。

  而还有不少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也不在意聊的是什么,只是要热闹便好。

  木棉坐在阿娇旁边,现在这屋里暂时只有木棉两人。门口贴满了喜字,窗口、床上随处可见,虽然现在是白天,但是屋里一直都点着油灯,所有的一切都在烘托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

  木棉抬头看着阿娇,刚满十六岁的少女,如今已是待嫁新娘,红红的嫁衣,穿得整整齐齐,头上戴着一只成色不错的银簪子,这是大伯娘给添的嫁妆。

  木棉觉得大伯母还真是很疼阿娇姐,毕竟这只簪子一看就是新买的,估计得要七八两。

  新娘新妆,阿娇姐顿时有了几分成熟的妩媚,青涩中略带着些许妩媚,这使得阿娇姐有种说不出的韵味。木棉看得都有些呆了,摸了摸后脑勺暂时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阿娇看着她,自己更是紧张了,有些慌乱地问道:

  “怎么了?是、是哪里不好看吗?”

  木棉这才发觉是阿娇姐误会了,赶忙挥手解释道:

  “阿娇姐今天太漂亮了,我一下子没认出来。真是便宜我那姐夫了,能娶得这么一个如花娇妻。”

  阿娇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手捂住嘴巴,轻轻又拍了一下她的手背,娇声道:

  “你真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

  木棉朝她笑了笑,便低声说道:

  “阿娇姐,我晓得你这回是真心愿意与他一起的,我也没啥好送你的。只是自己绣了一块手帕,祝你们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说完便将怀里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放到阿娇姐手中,目光十分真诚地看着她。这是她最好的朋友,更是嫡亲的堂姐,她希望她能过得幸福,在这年头,婚姻幸福是一个女人最渴望的东西。

  阿娇收下她的手帕,仔细看了一会,方才将它折得整整齐齐地放好,拉着木棉的手浅浅笑道:

  “咱们都要幸福,木棉,你是个惯会藏事的人。不过咱们之间我并不在意这些,只是很高兴能互相扶持。这帕子我留下了,日后咱们也没有几次能够一起坐着聊聊天了。”

  木棉也是有些伤感了,这是真的,女儿家是五六岁便定亲结婚了。此后的日子都围着公婆、丈夫、儿女身上转,哪里还有什么时间与昔日的小姐妹叙叙旧,谈天说地,分享各种小秘密。

  两人在房间里说了许久的话,直到大伯娘喊她出去吃饭方才与阿娇姐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别人家的婚礼现场,也是每一个母亲给家中适龄儿女的相亲大会,田清荷跟着她娘亲一起坐在席位上。没多久,便开始与席上的各个沾亲带故的三姑六婆开始聊起来。

  主要就是各种打听,想起来她娘平时也不是这种人,她爹娘性子说起来都是挺安静的,不太爱与人说闲话,唠嗑什么的。

  不过作为一个母亲,她此时为了儿子的婚姻那也是操碎了心,总之就是各方面收集信息,晚上再与她爹商量哪家的姑娘比较合适。

  田清荷与席位上好些姑娘都有些臊得慌,一顿饭下来也没怎么吃多少。主要是他们这些已婚妇女有时候讲着讲着就跑偏了,人家什么闺房秘事也敢拿出来混乱猜测,说得都是头头是道的。

  木棉虽然接受的尺度比较大,不过有些妇人说话不仅话题尺度大,用词也很是没什么下线,就是糙得很。对于小处、女木棉到真是有些架不住了。

  不过好在旁边的人晓得席上还是其他娘亲的姑娘,为了兼顾着这些小姑娘的脸皮,旁边的人也不少地提醒着那些讲得过于忘我的妇人。

  吃饭席面后,等桌上的剩菜剩饭都被收拾下去了,新郎的花轿也来了。

  花轿队伍排了几十米长,最前是一个穿得很喜庆的男子拉着骡车,新郎则是坐在牛车上,旁边还有一对金童玉女,长得甚是水灵可爱。跟着骡车旁边是一位穿得花枝招展的媒婆,后面跟着奏乐的队伍,再后面则是挑着一担担聘礼的随亲队伍。

  这里的习俗是迎亲的队伍越长,证明男方越有实力,因为聘礼多。而间接上也说明,女方受重视。这些聘礼送来,留下多少又让女儿带过去多少都是看情况的。

  不过一般都是只留下一小部分,而且作为女方家里,每个亲戚都会带来一两样东西给新娘添嫁妆。一来一回,基本都是多少担子挑过来,又多少挑回去。

  有些家中疼女儿的,不仅一点也不拿,还是往上再凑几担。当然也不是没有将聘礼拿了大部分的,不过那些极品很少,因为那会被人唾弃,说是嫁女儿,明明就是卖女。

  而大伯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不过也不是那种卖女的人家。而且大家都是要脸皮的,不会作出那种事。

  反而拿了一担,又回了两担,在场的人看着大伯这份阔气,皆是赞叹他当真是疼女儿的。因为一般像这个家境的,都是刚刚好,那人家一担,又回一担,不多不少。

  而且少一担都是可以理解的,虽说下聘的时候有一部分礼金,不过女方也得添嫁妆准备酒席,说起来也得花上不少银子。

  新娘慢慢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出来了,虽然盖着头巾大家瞧不见容貌,不过从那举止步态中可以看得出是一个贤良淑德的。木棉看着阿娇姐上了花轿,又看着骡车渐渐远去,直到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悄悄抹了一把眼泪,便转身进屋了。


  (https://www.daowx.cc/bqge138275/7033541.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