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古代种田记 > 第68章 新婚

第68章 新婚


  满月酒过后,木棉按照前世的记忆,应该还有百日宴,抓周什么之类的仪式。不过等到啾啾满百日时,木棉特地去问了一下她娘,原来这边是没有这种习惯的。

  满周岁时倒是有一些惯例,但是都不会弄得很隆重,因为她娘说小孩子命薄,不能大张旗鼓地做什么,担心阴间的鬼差来注意到,来索魂。

  木棉对于这种说法是不相信的,但是不办这些宴席确实赞同的,每次摆酒席,啾啾就得给一个个亲戚抱来抱去,声音特别吵闹,小孩会因此容易受到惊吓。

  家里多了一个小娃娃,欢乐也多了几分。小孩子长得快,刚出生时一日大半时间都在睡觉,如今五个多月了,闹腾的时间越来越长。

  中秋过后,便不怎么抱出去玩了,外头风大,小孩子也不禁晒。木棉与嫂子啾啾三人待在家里,木棉眼看着就要出嫁了,自然是不愿出去晒的。

  大嫂空闲时就会做些针线,给啾啾或者家里人。深秋,一场大雨过后,便开始步入了冬季。桃花村的深冬是会下雪的,所以初冬也是冷得人发颤。

  不过陈家仍然是起早贪黑地到处忙活,这个时候,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留在家里猫冬,迎来了一年之中难得的清闲时日。

  陈家忙着置办东西,木棉的嫁妆在这几年也慢慢收着。但是临近成亲之日,还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十二月初五,距离过年还有将近一月,陈家与赵家喜结连理。

  这事附近几个村的人都是晓得的,因为他们两家定亲也有很长时间了。原以为中途会有些什么波折的众人,却意外瞧见这庄婚事意外地顺风顺水。

  娶亲当天,赵家村的人瞧着赵南家那摆了足足十六桌的酒席,皆是暗叹赵南家的阔气,不过赵南家向来是村里比较有钱的。附近几个村都有几家养鱼的,就他们家做的时间最久,生意也最好。

  村里青砖大院子的人家可是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的,赵南家就是其一。兄弟姐妹又少,赵东过几年方才成家,赵南又是长子,理论分到最多的就是他。

  又与桃花村的人一说,那边的更是震惊。听说那日赵家给的聘礼可是足足装了二十笼箱,这可是这一带数一数二的,除了大地主,官僚阶级的。平常人家有个八笼箱或者十个笼箱就算是婆家很重视了,由此可见,赵家的家底以及对这个媳妇的重视。

  而陈家的嫁妆也不逞多让,因为木棉拒绝了一起做凉拌买卖,只说这买卖留给陈家,赵家他们有自己的商路,不缺这一份。但是陈大树与张杏花哪里安心就这样将女儿的心血白白收下,只能在嫁妆上狠狠添加了一把。

  加上陈家亲戚的添箱,木棉的嫁妆愣是给凑了二十笼箱。大伯娘这回很是大方,给添了一尺不错的布料,又给了一个成了不错的银镯子。木棉惊讶之余,听她娘说了才晓得。

  原来是阿娇姐有了,阿娇姐在婆家更受重视了,姐夫对她更是百般温柔。而大伯娘认为这是当年木棉劝说阿娇,占了不少功劳。加上木棉成亲这日,是阿娇姐查出有孕的时间,心里有实在是高兴,大伯娘就有了今日这手笔。

  成亲是一件很繁琐但又充满期待的事情,木棉给折腾了一日,晚上与赵南两人皆是累得不行,换下衣物,倒头就睡了。用木棉的话来说就是,来日方长。

  第二日,有了充足睡眠的木棉,早早地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准备去给二老敬茶。赵南同学还懒在床上,不肯起床。

  “快起来,你还是小娃娃吗?这么大还赖床?”木棉坐在床边,扯着赵南缩在被子里的手说道。

  “嗯~昨晚我都没有...”

  还没有等他说完,木棉就捂住了他的嘴,瞪了他一眼。

  “色鬼~还不赶紧起床?给人听见了,你可还有脸皮?”

  木棉有些恼羞道,没圆房是她要求的,主要是两人太累,木棉又是个怕累的,赵南给她忽悠过去了,现在倒是后悔都不行了。

  “是是是,亲一下,我就起。”赵南将被子扯下去,腆着脸凑过去。

  “你怎么突然变得泼皮无赖了?”木棉好气,但是没有办法。

  “这不是把你拐回家了吗?夫人放心,我只对你要亲亲。”赵南看着她有些涨红的嫩脸,耳边在刚才散落了几簇,落在白皙的脖子里。

  “...”木棉对于这大男孩的撒娇受不了,捧着他的脸,像揉毛团一样,结结实实地揉了一圈。

  “起不起?”木棉有些喘气地说道。

  “晚上我再找回场子。”赵南看着她一喘一喘的,被蹂.躏过的脸,一阵阵发烫,那股热浪还在蔓延。赵南心中一惊,赶紧起床。

  “你站着做什么?这么冷的天,生病了怎么办?”木棉看他傻愣愣地站在那里,赶紧将棉衣给他披上,也将他那句话抛在脑后了。

  “好好好,我现在就就穿。”赵南接过衣服,一件件穿好,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好在这天气够冷,一会就好了~

  木棉想过去帮他一起穿衣服,这冬日得套好几件,不过赵南拒绝了。

  “你别过来,近身了,可就逃不掉了。”赵南瞧见她正站起来,便伸手阻止道。

  木棉无言以对,心里默默决定,以后衣服也不给他拿了。不过她还是走了过去,赵南正在套外边的棉衣,趁他还没有穿上,过去在他腰间寻了块软肉,轻轻一扭。

  “要你耍流氓,看谁收拾谁。”得逞后,趁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赶紧溜走。

  赵南看得目瞪口呆,一直木棉对于他言语上的骚.扰并没有给予什么反应,谁晓得暗藏了这一手。那是真疼,赵南掀开衣服瞧了瞧,饶是他皮糙肉厚的,那块皮肤都红了~

  赵家人少,房子格局确实不小。东西厢房,现在两兄弟各自住一边。木棉他们住的东厢房,其实就像是一间单独的院落,里面什么都齐全,三间房间作一面、还有一个堂屋隔在中间,旁边一面是火房洗漱房等等,另一面也有几间小隔间,现在咱们用来放些杂物,中间一个小院子。现在里头也什么都没有。

  东西厢房格局是一样的,正房则是赵南他爹娘住的地方,也有三间房间,总体看起来,赵家是很大的。前后院都具备,前院种菜,后院养着一群鸡鸭猪这些牲畜。木棉他们东厢房的一面墙壁就是与这后院隔了一条小道。

  木棉走出房间后,并没有直接去正房,而是在院子里到处看看,这是她头一次看这个以后要住很久的地方。现在赵南成亲了,就算不分家,等到过几年赵东成亲了,那也是要分的。

  这是木棉看见赵南爹娘建这屋子时弄的格局,猜测出来的。这样的格局大家过日子互不干扰,有事情也很快就知晓对方。平日里走几步到正房这边的院子,就能见面聊聊家长。

  木棉正在四处打量的时候,赵南悄咪咪地从后面将她一把抱住,有些沙哑地说道:

  “还是逃不掉我的手心,这辈子都逃不掉的。”

  木棉看他心情不错,有些艰难地转过身去,与他面对面说道:

  “我可是很能折腾的,怕你受不了。”

  “哪能,我也是很能折腾的,你可得受住了。”赵南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指地说道。

  木棉发现赵南愈来愈不正经了,三句有两句都是小黄话。

  “啵!”赵南低下头,在她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惦记了这么久,终于找回点零头了。

  “快松开啊,爹娘等着敬茶呢。”木棉瞋道。

  “好好,我家夫人说了算。”赵南满心欢喜,牵着她便走。

  赵世杰与赵李氏一早便坐在堂屋里等着两人过来请安,刚吃了一盅热茶,便瞧见小两口挨着走进来,甜甜蜜蜜的模样,令人感到欣慰。两人对视一笑,皆是高兴这门亲算是结对了。

  “爹娘,儿子带着媳妇来给二老敬茶了。”赵南先拱手说道。

  “木棉见过爹娘。”木棉跟着后边屈身说道。

  “好好好,阿南,你总算是有个家了,日后做事要更加稳重些才好。小棉,赵南这孩子有时候有些粗心,你若是受了什么委屈,只管来找我们给你做主。”赵世杰也是头一回当人的公公,着实不晓得说些什么好。

  “爹,我记住了,不会让小棉受委屈的。若是真有那一日,您只管捶我。”赵南郑重地承诺道。

  “谢谢爹。我信阿南的。”木棉微笑道。

  “好了,老头子就是不会说话。你们俩还年轻,有个什么不懂的都能来问问我们俩。还有早点给家里添个胖娃娃,那日木棉大哥的娃娃,我可是喜欢得很。呵呵~”赵李氏笑道。

  “娘~说什么呢,这事哪能强求?”赵南有些不太自然地撇过头去。

  “傻小子,口是心非,你就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我还不晓得你吗?不过这事确实不能强求,你们俩还年轻。”

  赵李氏很是开明地说道,他们家人口少,但是也不着急着要赶紧有个娃娃。虽然他们老两口是很想要的,但还是不想给小两口太大压力,只是轻轻带过而已。

  “爹娘,我们给二老敬茶了。”赵南一笔带过那个话题,从旁边端起一早准备好的热茶,示意木棉一起过去。

  “好好,这头一回喝媳妇的茶水,怎么就像是喝了神仙甘露似的。来,这是我和你爹的小心意。”赵李氏两人喝完后,便从怀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木棉笑道。

  “谢谢爹娘。”木棉笑着接过来,这礼节她娘早已经教过了,所以并没有什么波折。

  “好啦~这茶也喝了,咱们就准备吃早饭吧。”赵李氏看着木棉笑道。

  “好的,爹娘等会,媳妇这就去准备。”木棉低眉顺眼地说道,这新媳妇进门,头一样是敬茶,第二就是展露各种家务活手工能力。

  “我也去,我给小棉搭把手。”赵南赶紧表态道,他担心媳妇头一回不习惯。

  “哎哟,你快去快去,不想瞧见你了。”

  赵李氏无奈道。很多人都担心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不过她可不怕,首先是自己手里有银子,二是她儿子是个极其有主见的,在大事情上老两口都觉得是靠得住的。

  所以这些小事情赵李氏一般是不理会的,不然每日跟媳妇斗心眼,那还不得累死,儿子也两头不是人。哪里像她这般看开了,自己活得也自在,儿子媳妇也欢喜。

  最后就是,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赵李氏早也晓得木棉是个什么性子,她与自己有一点是一样的,活得自在。这就是她最喜欢木棉的一点,谁对她好,她心里头可都是明白得很,所以赵李氏可不愿意找不痛快。

  早饭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锅粥,木棉今日加了点切碎的新鲜菜叶子,又加了点碎肉。最后还炒了一小碟酸菜,虽是冬日,但是白日不用干活,所以依旧是喝粥。

  不过赵家与陈家一样,都是一日吃上三餐。赵家虽说冬日不用下地干农活,可是那鱼的买卖可不会断,冬日正是旺季。

  附近不少人会买上几条鱼,回家腌制做成腊鱼,来年慢慢吃。等过年那几日,赵家三父子还得赶着牛车到镇上去卖鱼,那时候就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了,过年大家餐桌上都得有一条鱼。


  (https://www.daowx.cc/bqge138275/703355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