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五十九章 黑幕

第五十九章 黑幕


  土耳其三十万大军在托克力亲王的率领下,向着库巴城开进。

  与此同时,俄军第一师团也在师团长谢尔盖夫的催促中,向着库巴地区急行军。

  如果有人能够从高空俯瞰的话,会发现两支军队的不同。俄军紧张快速的移动,而土军则相对优雅缓慢。

  如果彼得不是来自后世的话,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那么今年土耳其就会入侵奥地利,而这位托克力亲王正是最主要的指挥官。不过最后土耳其落败了。在维也纳之战中,被波兰和奥地利联合打败了。最后奥地利凭借这场战争的胜利,号召欧洲盟友,组建联军,反攻进了土耳其。这些都是题外话,暂且不表。

  实际上,这位亲王正是土耳其的诸多大军头之一。正是他作为主要的推动者,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接收了改编军队的命令。也正是因为苏丹决定改编军队,因此他才可以坐上统帅三十万新军迎击彼得的宝座。

  对于托克力亲王来说,击败彼得是毫无疑问的。作为一位正宗的高贵的大贵族,土耳其帝国的亲王阁下,托克力亲王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好大喜功的特点。托克力亲王能够当上大军头乃至成为这次战争土军的统帅,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家族与皇室的关系。

  至于能不能打败俄军,关于这一点,托克力亲王是毫无疑问的。军队改编后,虽然不是他亲自训练的。当然,作为一位有着历史底蕴的大贵族,他也不会自降身份去做这种事。但是,当时的新军的后勤供应以及装备补给,相当一部分是由这位托克力亲王经手的。

  几乎已经是成为一种职业习惯了,托克力亲王毫无心理障碍的贪污了一点点。托克力亲王对天发誓,真的只有一点点,一点点。但是你这里一点点,他那里一点点,最后恐怕就不止一点点了。

  土耳其的改编,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改编”了。原来每个军头手下的军队,依旧归每个军头管。所有人的职务不变,仅仅把官名改了一下,换汤不换药,带着相当浓烈的土耳其风味。

  因此,这支三十万的新军,完全可以看出是各个军头的军队拼凑起来的。作为这支军队的统帅,托克力亲王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只有原本就属于他的七万军队。他要指挥其他的土军,必须借助其他军头。

  彼得如果要指挥他的部队,一般情况下,也会直接向他的师团长们下达命令,通过他们指挥整支大军。但是这种指挥是属于正常的指挥体系,他的师团长们也不会阳奉阴违,打什么折扣。

  但是托克力亲王很明显不能做到像彼得这样对整支军队如臂使指。可以说,这支土军比第一次俄土战争中的土军更加僵化。第一次俄土之战,主力是禁卫军,从事是小部分地方军和大部分征召军。主次分明,指挥体系还可以。但是这支土军,大大小小的军头凑在一起,以谁为主就不那么明确了。虽然托克力自己的七万大军人数最多,但是其他人联合起来,他也就不能占据优势了。

  要知道很多军头原本在自己的辖区,山高皇帝远,权力相当的大。但是被苏丹召唤,把这些军头糅杂在一起改编新军,很多人心里还是不愿意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办法,毕竟如果让苏丹组建一支新军队,他们的处境就显得相当的尴尬。

  在改编过程中,作为改编军队的发起人之一,托克力亲王,也是被苏丹委任为这次改编新军的主要大臣的他,下达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他让所有的军头负责各自部队的改编问题。

  当然怎么改编,上头都是有文件下来的。部队的编制,你有八千人,那就给你一个旅的编制,你做旅长。你有两万人,就给你一个师团的编制,做一个师团长。你有五千人,就给你一个团长的位子。

  就跟国军改编军阀的部队差不多,看人给番号,人多你的位子就做的大。否则哪里来的三十万人,这些都是这些军头为了做更大的官,紧急扩招的,就是俗称的拉壮丁。否则,如果土耳其真的有三十万军队控制在军头手里,恐怕苏丹陛下都睡不踏实了。

  这也就导致了团长可能不归师团长管,因为他之前和师团长一样也是军头。所以师团长可能还指挥不动他。

  这也是造成土军指挥体系混乱的最大原因。从根上就是个错误。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上面的文件也是规定好了,一个士兵的从穿着到武器装备,一个编制的军队的火炮数量。托克力亲王也是按番号给的。你一个团,就给你多少被服武器,多少火炮。一个师团,也是这么领。

  土耳其可谓是财大气粗。俄军自工业区在俄国遍地开花以来,就一直使用国货。虽然自家的火炮和步枪比不过人家,但是毕竟自己造的。坏了零件也好配嘛。但是土耳其的武器一律从法国进口。

  一方面也是因为跟法国关系不错,另一方面是法国货质量也在欧洲前列。

  土军的军头拿到的价钱较贵的法国货。就偷偷的把他出售,拿到钱以后,花了其中一部分,买了廉价的俄国货。土军的士兵,原来在军头手下的时候,就是兵油子。军头卖,他们自己也卖。反正查出来,他们也可以推说是军头卖的。军头也可以推说是士兵私人卖的。

  因此在土军的军队改编期间,伊斯坦布尔的地下军火交易可以说是异常火爆。俄土两国边境的军火走私也是欢腾异常。

  而两国的边防站对这些走私队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土军的边防站是因为不想得罪军头们,毕竟他们势力庞大,何况他们也有走私队伍的买路钱,也算小赚一笔。

  俄军边防站是得到了莫斯科堡的告诫。这告诫来自彼得。对彼得来说将质量相对较差的俄国货换成法国货,无疑是赚到的。一方面促进自己国家的军火销路,一方面也是给那些军头胆大包天的行为加一把火。给他的对手苏丹,上上眼药。

  对于这些法国货,火炮是很好的,彼得很高兴的给他的新成立的旅卫和近卫师团用上。但是火枪,彼得只能忍痛割爱,把他卖到欧洲了。毕竟法国货还是蛮畅销的。之所以卖掉,是因为相比于火炮,俄国火枪和法国火枪的款式是不同的。换零件太麻烦。而且彼得还想着他的军队可以给俄国的军工厂增加订单。

  受限于生产力,火枪的出产一般是有定额的。但是因为质量的原因,很多火枪在打完一场仗之后,便坏掉了,即便是换零件也没办法修理好。所以战争频繁的欧洲,火枪一直是紧缺的军事物资。所以火枪的销路很好。就是因为法国同土耳其关系不错,法国还指望土耳其攻打奥地利,否则一直在扩军备战准备第二次法荷战争的法国,怎么会卖给土军这么多呢?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国军队淘汰下来和以前囤积的旧货。

  所以说,这支土耳其新军,只有它的名字和武器着装是新的,其他所有的东西包括他们的思想,都是陈旧的。这支军队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带着浓浓的土耳其风味。

  ;


  (https://www.daowx.cc/bqge16111/9380624.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