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神级梦想星际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建国前夕

第一百九十六章 建国前夕


  经过科学催发之后的果麦种子,发芽率大增,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已经种满了牛峰的疆域。

  种子的处理自古有人,最早的种子处理开始于古埃及和罗马时期,研究者使用洋葱的汁液进行种子处理。

  在中世纪,氯化物的盐或粪肥被用于种子处理;自17世纪中叶,盐水处理种子被逐步采用;在18世纪中叶,第一个铜盐产品被首次引入。依然使用的热水消毒技术被认为起源于1765年德国的维滕贝格。种子在45c热水中浸泡2 h,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一些病原真菌,而且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牛峰的处理方法是从乾坤帝国的种子处理方法中简化形成的,因为他没有乾坤文明那么多的高科技设备,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效果。

  大量的果麦被种植,这使得牛峰的城市并不缺少粮食。

  因为果麦的生长非常的霸道,它的植株下面连杂草也很难存活。

  这一年时间的事情很多,在牛峰打下上京城,吞并了东真国的人口,土地还有资源后,这引起了耶律答哥的警惕,可是再警惕也改变不了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

  等到牛峰他们去攻打辽阳府的时候,就连火炮等等生产了出来,这个最大的功劳还是来自于那一块能量块和三d打印机。

  拥有了能量的三d打印机用牛峰他们研磨的纯铁粉等物质生产了一些基础工业加工工具和精密测量仪器,这使得牛峰领地的科技好似插上了翅膀一样飞跃,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中国的七十年代左右的水平。

  红岩城不仅仅是通了电,城市边的江里还跑着一些烧柴的锅驼机运输工具,最先进的锅驼机是安装在一些生产工厂,基本上实现了非人力加工。

  所谓的锅驼机就是将蒸汽机安放在锅炉上面或旁边,并与水泵、阀门等辅机组成的一个紧凑的整体动力机组。

  它的原理是将从锅炉来的蒸汽进入蒸汽机,在汽缸中膨胀作功,使主轴转动而输出机械功。

  锅驼机主要用于无电的农村,这正好适用于牛峰的领地,他的领地虽然可以生产电能,但是因为没有绝缘电线的包裹,根本就送不到太远的地方,而且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工农业生产使用锅驼机就简单多了,它与水泵、水车相配可进行灌溉排水;与发电机相配可发电,提供电力;并可直接驱动脱粒、碾米、榨油、锯木、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中的各种工作机械。另外,大型锅驼机的乏汽还可作为热源,供加热、蒸发、干燥和取暖等之用。

  不过锅驼机的功率一般为10~20马力(1马力=7355瓦),很少超过100马力。它的类型较多,但基本型式不外乎立式和卧式,固定式和移动式。

  可移动的卧式锅驼机使用的较多,这种锅驼机的优点是可燃用各种地方性的劣质燃料和可燃废料,操作、安装和维修简便,工作可靠,制造简单,成本较低,甚至可以直接烧柴,而木头在这个灵气复苏的时代并不缺乏。

  不过它也有缺点,主要是升火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在暂时停车时必须保持锅炉在热备用状态,热效率较低,装置较笨重。

  再多的缺点也不能掩盖它制造简单,实用,用途多的优势,城外的铁矿山还有农田作业都利用了这一种机器。

  可以自豪的说,牛峰解决了自己的领地范围内的温饱问题,只要是肯出力,吃饱饭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经过了半年多的征战,现在牛峰的领地已经连成了一片,南到铛州城,西至蒙古的边界,北到库页岛,东至平壤。

  土地面积是挺大的,但是人口数量却是没有多少,只有四五百万左右人口,这还是牛峰通过生物脑上的灵魂之力反馈信息才统计出来的。

  赵志强是一个宋人,他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被人抓住然后卖到了红岩城,不过他的练武资质非常的好,被招收为武部成员,这使他脱离了奴籍,而且成为了一个武部的小队长。

  他甚至找人接来了他的全家,包括了他父母兄弟,还有愿意来这里的所有人,他们是对红岩城及其他的领地变化感触最深的人。

  一天,赵志强的小侄子在街上玩得正欢,他看到大人们拉来了一个装有四个轮子的铁家伙,有点像烧煤的火车头,牛峰领地为了资源流通也是兴建了火车和铁轨,因为当建筑工的大部分都是身强体壮的俘虏,他们的开工速度非常的快,在原材料充足时甚至一天能够铺设几十里地。

  不过有一样不好的是,哪怕是牛峰颁布了严苛的法律禁止有人偷盗铁轨,还是有人会犯,到最后只有沿路设置了警备亭。

  这个时候牛峰他们烧煤的火车头,也是蒸汽的,他的姥姥家离火车站大约有两里路,他和一些大点的孩子因为好奇常去车站玩,也上过那火车头,这也是他的幸运,自从开发了果麦后,基本上就没人挨饿了,小孩子也有了玩耍的时间。

  这个铁家伙也是黑的颜色,也有烟筒,只是比火车头小了很多。

  即使这个铁家伙不能和火车头比,但是看上去也很重,它被两条粗绳拴住,由10来个大人拉着,咯噔、咯噔地向前挪动,我们跟着它,凑着热闹,然后一起来到了菜园的井边。

  在地里干活的人,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跑来了,果麦虽然丰产,但是对地力消耗很大,需要施肥保持地力。

  大人在一边议论着,小孩子们在看着稀罕,他们从大人的口中,知道这个铁家伙叫锅驼机,是他们的村赵老爷买的。

  锅驼机,从字面上看,也挺有意思,就是用锅炉驼着的机器,当初发明者起这个名字,是不是如此想法,我无从考证,反正我就这么释义了。它烧煤或烧碳,也可以烧柴,对烧的东西并不讲究,锅炉里的水被烧开了,水蒸气进入蒸汽室,由膨胀产生的压力,推动涡轮的转动,从而来带动水泵、发电机什么的。

  这个在牛峰前世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没有电力的农村,锅驼机还是算得上很先进的动力机器了,当然在这个时代是最先进的动力机器了。

  他看着赵老爷操作这样的机器,这需要有文化的人,赵老爷在红岩城夜校毕业,在他们父辈眼中已经算得上文化人了,自然就成了锅驼机手的人选。

  他在和舅舅赵志强聊天的时候,赵老爷说到怎么点火,怎么保证气压,气压高了怎么放气,出了故障该咋处理,一套一套的,在这个时代看来专业性、技术性是很强的,也是非常的不可思议的。

  那台锅驼机是赵老爷买来用来抽水浇地,粮食虽然不贵了,海鱼也很便宜,但是蔬菜价格很贵。

  赵老爷用皮带把锅驼机上的大轮子与水泵上小轮子相连,飞速的转动,使井下的水哗哗地被抽了出来,这比起常用的水车,不知提高多少倍的效率。

  说起水车,北方的和南方的不同,不是用流水来驱动,也不是用脚踩做动力,以前都是用牛拉,或人推的,因而也就缺少了那种浪漫和诗画的韵味。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牛峰后世上网搜寻水车的时候,多是出现南方水车的照片和文字。

  最早见到的水车,是木制的,几个大木轮子,有平躺的,有竖立的,轮齿相互咬合,被架在井口上。用绳子连着数个水斗。那水斗的样子和量粮食的斗相似,大小也差不多。轮子的转动,带动着绳子上的水斗,经过井里的水,就把水拉了上来。拉上来的水斗,在上面的转弯处,自动将水倾倒进水槽里。

  后来,还看到了铁制的水车,原理和木制的差不多,只是水斗和绳子,分别被皮碗儿和铁链子所替代。皮碗儿间隔一定的距离,被固定在铁链子上。它们排着队,相继从伸到井里的铁管中经过,从而把水带了上来。铁管的上端连着水槽,水就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

  除了水车,有时还用辘轳汲水。盛水的不是水桶,是一种上口圆,底部收成一字形的容器,当地叫“栲栳”。“栲栳”的叫法,一直以为是方言、土语,后来才知道真有这两个字,解释为“用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

  用栲栳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底部为一字形、立不稳,稍一倾斜,里面的水就全部倒了出来,比用水桶省力多了。由此可见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和智慧。

  好像那时只有赵老爷的菜园里才有水车,在种庄稼的地里没有看到过,那时就是靠天吃饭的,其实,这水车效率很低,难以满足大面积土地的灌溉,用辘轳和栲栳更是不能实现的了的,而果麦的生长结果却是需要大量的水份。

  所以锅驼机的使用,唤醒了古老干涸的土地,给年轻的汉国的新农民,也带来了农业机械化的希望。那个时候,人们听到锅驼机工作时发出的“突、突”的巨大声响,不但不觉得反感,反而觉得非常亲切、悦耳,它就像一曲时代的交响,演奏着五谷丰登的乐章。

  不过锅驼机用了没有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被柴油机替换了,再后来姥姥那里通了电,就有了电动机,这些都是后话。

  那些机械的个头越来越小,但是效率却越来越高,从此开始,在种庄稼的地里,也打起了水井,实现了“水浇地”的梦,实现了他们埋饱肚子的梦想。

  但是由于水位逐年在下降,先前的水井已不能再用,后来就换成了几十上百多米的深水机井,井与各家各户的耕地用埋在地下的水管相连,省水、省工,也省事了,也使得牛峰的属民彻底摆脱了饥饿,实现了温饱。

  红岩城的锅驼机、水车,还有辘轳和栲栳,外面的农庄农田到处是它们的影子,等赵志强侄子年老后在回忆起它们的时候,感到还是那样的亲切,虽然时间是那么的遥远了。

  因为东北的丰富自然资源,再加上牛峰的大干快干,强制的命令和大量机器的制造,他的国力很快上升,并且又有了远征的资本。

  在充沛的资源下,人力制造机器,然后机器又复制机器,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是很快,虽然这样有点浪费资源,因为对牛峰来说,那些以前制造的机器没有过几个月就会有更先进的机器生产出来。

  这还是得力于牛峰自我创新的武者钳工,他们的实力提升后,就可以生产出更精密的零件,而等牛峰挑选出其中最优秀的零件,组装成更精密的机器母机。

  这个机械母机就可以生产出次一级精密的机器,就是这样复制和强制推行,他才在一年半时间内推广出了他自己的领地。

  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只要不傻的人都可以认出来,他们生产的机器有时候都会和蒙古人交易,将机器粮食交易一些战马和灵药。

  说起来这个星球与牛峰前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因为刚开始的蒸汽车等等与马匹的力量差远了,这个星球上的战马平均速度能够达到六十公里,而且冲锋时甚至能够达到一百多公里的速度。

  这就远远的快于小汽车了,而且战马以六十公里的速度可以前进四个时辰,这就更显得刚出来的汽车的鸡肋了。

  因此这些蒸汽动力汽车就成了牛峰和完颜达康等人的玩具,和收藏,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

  一年半时间的准备,牛峰觉得可以建国了,本来他是不想建立什么国家的,建不建国他都觉得一样,只是名义上好听一点,但是在手下人的推动下,同时也为了安抚手下,牛峰不得不准备建国。

  虽然底下有许多他的人,这一年的发展,牛峰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和高手,可是这些人相对于总人口来说还是极小部分。

  科技的推动是集众之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

  (本章完)


  (https://www.daowx.cc/bqge199151/155268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