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三国创业日记 > 第二十七章 逐出洛阳

第二十七章 逐出洛阳


  周义是以个没有政治立场的人,至少现阶段是没有的。

  说白了就是周义现在没有政治根基,五大政治势力都不带周义玩,周义也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

  说周义是军人,但是周义没有兵权,也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算不上军人势力集团。

  说周义是士族,毕竟周义娶了蔡家的女儿,但是周义自从来洛阳就把洛阳的官二代得罪个边,更是把蔡琰从河东卫家抢走,彻底得罪卫家。士族集团觉得周义是不可控因素,也不把周义当自己人。

  说周义是皇帝的人,但汉灵帝知信任宦官和外戚,周义跟这两个集团都不沾边。

  周义在洛阳的位置就显得非常的尴尬,虽然和那一种政治集团都可以说上话,但也仅限于此,牵涉到官职变换,利益交换,都没有周义的事。

  周义也只能赋闲,但还挂着将军的名字,又不能离开洛阳,这真是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半点不由人。

  周义没有政治立场,但是蔡邕有。

  蔡邕作为当世大儒,士族清流的领袖,是“以天下为己任”作为人生信条的。恰巧此时是东汉政治上最黑暗的时刻,十常侍专权,卖官鬻爵,汉灵帝贪图玩乐,靡费天下。

  一时间周义的岳父大人一个没忍住,向朝廷上书谏言。洋洋洒洒一大篇,总结起来就是天下灾难层出不穷,是因为宦官,妇人干政,建议汉灵帝收回宦官和外戚的权力,还政于朝。

  不得不说周义这位蔡岳父,诗词书画,文学造诣匪浅,但是政治智慧几乎是零。

  儒学是讲究以天人感应来制约皇权,但是天人感应了几百年,灾难该来还是来,弄得皇家也不太信这一套了。现在蔡邕老生重弹,当然为灵帝所不喜。宦官和外戚作为皇帝的爪牙,怎么可能被拔掉。现在与士族对抗的是皇权,而不是单纯的宦官和外戚。

  上次蔡邕获罪就是得罪了宦官王甫等人,这次还不长记性。或许在蔡邕心中,为了儒家描述的政治清明,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带着必死无疑的决心挑战皇权,果然必死无疑。

  当天蔡邕就被下了牢狱,罪名居心叵测,藐视皇权。

  这可急坏了蔡美眉,全家被流放的童年阴影重新袭来,想想就觉得可怕。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看的周义直心疼。只好向蔡琰保证,一切有我,保证把岳父大人救出来。

  周义有这么大本事吗,可以改变皇帝的旨意。周义没有,到现在周义还只是个政治的边缘人物。但是有一样东西可以,那就是钱,汉灵帝缺钱,十常侍喜欢钱。恰巧钱周义还有一些。平叛是的赏赐,加上小五做生意得来的钱也不算少。

  为了救出岳父蔡邕,周义可是下了血本,差点没把万里烟云驹拿去送人。

  好在,十常侍还是比较讲信用的,在周义付出不菲的钱财之后,蔡邕被放了出来,只是不允许蔡邕再在洛阳停留。十常侍之一张让说了,天下那么大,你蔡大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洛阳除外。

  这样的结果,蔡家人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就是蔡邕对周义没有好脸色。行贿十常侍,丢了蔡邕的脸面,以后怎么在同僚面前抬起头来。文人就是文人,和常人的思考方式就是不一样,关注点不同。或许这就是文人的风骨,虽然周义也挺敬佩和尊重为人的,但是风骨,周义是真没有。

  周义没有风骨,可是有幸福,蔡琰为感谢周义救出父亲,对周义是百依百顺。

  经蔡邕这么一事,周义也不想在洛阳呆了,本来呆在洛阳,固然够朝廷命令的原因,更多的是有照顾蔡琰的成分,毕竟除了洛阳,周义在别的地方也没有府邸,总不能让蔡琰住山里吧。

  这次蔡邕返回老家,蔡琰也要跟着回去,周义顺便护送他们返回陈留老家。

  看在前段时间周义慷慨赠金的份上,周义请辞的奏章很快批复。

  周义拜访了卢植,皇甫嵩之后,又去北军看望了关羽。离开洛之前该走的关系还是要走一边,这个时代通讯不变,再次见到已经不知是什么时候。蔡邕在洛阳的故旧也多,又耽误了好多天。蔡邕落难的时候也没见蔡大人有这么广的人脉。

  关羽在北军中混的不错,有些人天生就属于军队吧。像这种武功高,讲义气,知兵法的男人,只有在军队中才会闪耀光芒。如果去务农,可能只能去买豆子吧。

  在十常侍催了好几次之后,一家人终于启程。

  这次回去蔡家是相当于搬家了,除下几个下人留守洛阳,其余的人全都随着蔡邕回去。光是简书都装了好几大车,可能蔡邕也知道此生再回洛阳的可能性很小,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从此专心的在家做学问。

  本来古代赶路是个苦差使,但是众人硬是把赶路走成了观光旅游。

  每天最多走个十几里,游山玩水,一方面是蔡琰和小希么怎么出过远门,一切都显得那么好奇,另一方面也有开导蔡邕的成分,不是大家都说心情不好的时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吧。

  周义则是怀着观看地理山川,和当地风土人情的目的,每到一处就走访当地,和有声望的老人聊聊天,甚至到田间地头去和农户一起劳作。

  这一切蔡邕都看在眼里,对周义的态度也略改观。

  邻近傍晚,周义又打了几只野兔,还猎杀两头野猪,晚上又有烤肉吃了。

  看着正在指挥大家烤肉和炖肉的蔡琰,正在打闹的小希,边上边玩耍边等着吃肉的村中孩童,以及稍远处正在和族长攀谈的周义,蔡邕不禁产生一种这才是一家人的感觉。

  这种情景在路上也多次发生,蔡邕也渐渐适应了。分给村里众人食物蔡邕倒是很赞赏,但是让蔡邕放下士族身份和农夫打成一片,蔡大人还是办不到。

  蔡邕也很奇怪,周义怎么和那些农夫相谈甚欢的,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女婿是平民出身。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己的这个女婿还真是不错,可以说的上是文武双全,人品也不错,只是出身不好,平民出身,父族势力不强,在大汉官场没有根基。

  蔡邕也是经过宦海沉浮的人,又极具智慧。之所以不惜得罪宦官和权臣,是蔡邕看到了大汉朝廷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可能方法不对,但是以这个时代的智慧,这可能是这一代儒生给出的最佳的解决方案。

  不说蔡邕没有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具有几千年视野的周义也没有快速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时代有很多限制性的条件。

  周义也无从下手,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难题。

  所谓时代特点的难题,就是以当时的经济技术资源,最好的解决办法也就这样了。


  (https://www.daowx.cc/bqge210587/1144157.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