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傅先生请深爱 > 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与龙华王朝

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与龙华王朝


  西蜀大军攻下吐蕃王城逻些、横扫吐蕃全境的消息传回西蜀后,举国振奋欢腾。

  吐蕃呀,那个当年天朝一样的圣唐王朝也拿之无可奈何的吐蕃,如今竟真的被西蜀攻下了,而且听说还要把它设为吐蕃行省。别看西蜀是个体制健全的王朝,但国土面积毕竟不大,当年不过是圣唐王朝的一个行省,所以南汉王朝可以有十几个行省而西蜀一个也没有,它本身就只有一个行省大又怎么好意思设行省。

  没有行省,那你就是个小国,再富庶再怎么天府之国也终究是个小国,小国能有什么发展前途?现在好了,西蜀有行省了,而且还是个比西蜀本土更大的行省,从此西蜀跃居大国之位无疑了。

  这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吧,一年之前西蜀将士牺牲了十之七、八,百姓死亡了十分之一,国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又因为快建国百年了,人们纷纷猜测西蜀从此国势衰退要开始走下坡路了。难道不是吗,再长命的王朝也不过三百年,到了一百多年时必会有大乱从此纷乱不休,国家从强盛走向衰落最终走向灭亡,这是历史的铁律,连圣唐王朝也不能幸免。

  然而,六个月后割据镇西三州百年的镇西王府被打败了,朝廷收复镇西云州、风州、岩州三州,八个月后吐蕃军队被彻底打败,西蜀军竟然占领了吐蕃。西蜀没有走向衰落,也不是什么中兴,而是凤凰涅磐、脱胎换骨了,这一切不过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也太神奇了吧。而缔造这一奇迹的是谁?东方天赐!

  如今,西蜀没有人比他的功更高,他已功高盖帝了,从朝臣到乡野小民,人们纷纷猜测这位要功有功要军权有军权的少年人杰下一步怎么走,或是下一步到底什么时候走.人们普遍认为天赐的下一步就是废帝而自立,反正西蜀皇位是他们东方家的,谁坐那把椅子都一样,只要是太祖后人只要姓“东方”只要有能耐那就行。

  可东方天赐接下来的举动却大出人们意料,也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他上书朝廷请求改国号为“龙华”,设吐蕃、西蜀两个行省,此消息一传出举国哗然。

  天赐的理由很简单,“蜀”几百年前就是行省的名字,西蜀只占有蜀地时用“蜀”为国号没有什么不妥,可如今国境已扩大,再用“蜀”这个国号已不适合,不然从名号上就让人觉得只是个行省,和南汉一比就矮人一截。如今西蜀国土已辽阔,且灭了连圣唐王朝也为之无可奈何的吐蕃,这新国号就必须大气响亮。神洲大地上的人民从千多年前起就自称为龙的子孙,神洲也被外夷称为华夏之地,不如新国号就叫“龙华”,意为龙的子孙在华夏建立的国家,这名字又好记又大气。

  天赐的奏折一上,整个官场及民间立马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赞成、一派否定反对。双方争论不休,毕竟这事关国体呀,事情越闹越大,到最后只好请南安王东方刚出面,因为他才是如今西蜀最大的实权派,连东方天赐也得听他的。东方刚拍板定夺:国号暂时不改,等日后再次开疆括土时改也不迟,同意吐蕃设为行省。东方刚定夺后就立马派人给天赐带了封信,信里的内容无非是责怪他改国号这么大事怎么不事先通下气,还有就是要他赶快回益州(东方刚此时已在益州做辅政王,主持政务了),好好说说吐蕃的情况和以后的打算。

  天赐回了封信让信使带了回去,而自己仍然留在了吐蕃。没办法,将士们思乡情绪越来越重,天赐作为主帅自当以身作则,要将士们留下驻守自己就不能走,否则军队里很可能会出乱子。当然,想要将士们安心留下驻守光靠自己陪他们还不行,得让他们把家也安在这,这样他们不仅是守卫国土也是在守卫自己的家园,具体办法嘛就是用了千多年的老法子——屯田。

  天赐率军进入尺带领后一路向西打,所到之处废奴并将领主们的土地分给农奴。但打下逻些城后,逻些周围土地及其它在逻些之战后打下的土地则没有分给恢复了自由的奴隶们,而是分给了西蜀军的将士们。从此之后,他们在吐蕃就有了自己的土地了,或是耕地或是牧场,他们就可以把家人迁来然后世代居住下去。这样一来,一是将士们能安心扎根吐蕃,有利于朝廷对吐蕃的统治;二是从此使吐蕃人与神洲人共存并融合,使这块土地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文化、思想和人口比例上都服从朝廷的统治,真正成为西蜀及神洲的一部分。

  然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伴随着一个新问题的产生,在吐蕃的西蜀五十万将士(还有十万牺牲了)有了耕地和牧场,则意味着那些新近被解放的奴隶们没了土地。

  其实吐蕃土地辽阔,日照充分,又有广阔的牧场和高山冰雪水源,具备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但一直靠天放牧且耕作粗放,作物产量低,畜牧秋肥冬瘦春死,要想让那些解放了的奴隶们有耕地,就只能开辟新田,而要开辟新田就得先发展水利。然、而吐蕃地质和地形都复杂,古代科学水平又低,要在这发展水利可不是一两年可以搞定的事,但那些无地无田无钱的新平民百姓们能一两年不吃饭吗?这样下去会出大乱子的,不是奴隶造反而是饥民造反。

  办法嘛,有一个最好的,也是千多年前就有的且千多年来屡次被证明有效的,那就是以工代赈。

  单纯对这些新平民兼贫民进行救济,一是开支太大,二是难以为继,倒不如招他(她)做工,给粮食和钱让他(她)们挖水渠修道路。这样一来他们有了收入和生活来源,而吐蕃的水利和道路也得到了建设,朝廷出一份钱做两份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等天赐想通了以后粗略地算了下帐,就恨不得皈依佛门从此与世无争了,“领导人”真不是人干的活,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连环产生、此起彼伏的,还都是大得巨大的问题。以工代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呢?没钱!

  打完镇西三州打吐蕃,短短的一年内粮食、药品及其它物资的购买的总金额可以把心理脆弱的人给吓死,还有给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金,还有安置伤残将士的费用,加一起可以把一个心理坚强的人吓出心脏病。国库的那点余额加上从镇西三州和吐蕃得到的战利品,刚好够花的,再多就没了。可这些几十万的新平民要真成了民工,那工钱怎么付呀,付不出呀,到时候非出乱子不可。可如果不执行以工代赈,那无地无产的这些新平民也会闹乱子,胜仗是打了可还真就一下子高兴不起来。

  (多多推荐,多多订阅,就是对俺的最好支持!)


  (https://www.daowx.cc/bqge255455/172295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