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论语与商道》第三讲

《论语与商道》第三讲


  第二讲作业点评1班王相君:我的“吾日三省吾身”:第一,今天的事情我做完没,做好没,有没有保质保量?

  第二,今天我做了那些事情,有没有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第三,今天我开心吗,身边的人开心吗,有没有做了让别人不舒服的事?

  为什么是这三件事?因为我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负责,我才有可能会对别人负责。如果我不好,身边人怎么可能因为我感到好呢?这是我的“吾日三省吾身”!

  2班王敬春:人不知而不愠人际关系的关键就在于“知”。一个人要让人知晓你,懂得你,认可你,不容易;而要让人成为你的知己,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那可就难上加难了。“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整个一部24史上演的就是你争我斗、你死我活的活剧,能够谈得上“知”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因此管鲍之交才被人世代推崇,“人不知而不愠”才成为人生的重大课题。一个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是干不成事情的。

  「词语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2班奚克:温良恭俭让。温和是一种态度,温和使人愿意亲近,与之交往,共事愉快。为人善良,心地慈爱,自然会关爱悯人,乐于助人,赢得别人的信任。对人恭敬,彬彬有礼,没有谁会拒绝与之交往,那么与平级、上下级之间共事就有可能做得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节俭、谦逊就不会浪费奢侈,不会盛气凌人,居高临下,锋芒毕露,言行就容易让人接受。这样的态度,在现阶段,在现社会,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工作,就能做到平和内敛,温文尔雅,就会获益良多。

  2班刘陈烈:温良恭俭让。作为现代人,我觉得处事为人就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它不是表面的东西,更不是能够装出来的,它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本质,一种道德境界,体现着他的最根本价值观,那就是对于别人的无私和大爱。作为文明的一种体现,温良恭俭让不是哪个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修炼的结果。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温良恭俭让”做起。

  为政篇第二

  2.01子曰: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一般解释为北极星。

  所,处所。

  共,即作拱的意思。

  孔子说,执政者(君王)如果依据仁德的准则来治理国家,那么百姓就会象众星围绕北极星那样拥戴你了。

  我国历史上“以政为德”的君王:唐太宗李世民,礼贤下士,开创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创造了“贞观之治”。西域各族和亚洲一些国家纷纷归顺大唐。

  明太祖朱元章,取得天下后,以身作则,带头过艰苦朴素的生活,使明朝初期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国家也由此而逐渐强盛。康熙在朝拜明孝陵时曾亲笔题词: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课堂练习:

  写出你心目中的好领导应该是怎样的?例举你认为最重要的5种素质。

  2.0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实际上有三百零五首,这里说三百是举其大数。

  蔽,犹断也。

  思无邪,思想归于正也。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讲了无数的人生道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要纯正。

  《诗经》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国风,民歌160首;雅,宫廷音乐105首,分大雅和小雅;颂,祭祀乐章,现存40首。

  课堂感悟

  1、国风就相当于今天的民歌,让我们来欣赏宋祖英演唱的民歌《茉莉花》。

  2、小雅,就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不过,大雅和小雅是可以转化的。比如陈奕信是唱流行歌曲的,然而当他在春晚与谭晶一起唱《龙文》的时候,就是登上了大雅之堂。

  3、颂,就是颂歌。让我们欣赏汤灿唱的颂歌《祝福祖国》。天主教、基督教唱诗班唱的大部分是歌颂上帝和耶稣的颂歌。

  2.0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享年七十二岁,本章实际上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简述。

  十五岁时,他就立下志向,刻苦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不光是指书本知识,而且包括人品的修炼,即学习怎样做人。

  三十岁时,他已经成家立业了。当时,孔子已经开始收学生,靠授课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且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了,这可以用两件事来说明:第一件,孔子婚后第二年便有了儿子,鲁国国君专门派人送来一条鲤鱼,以示祝贺,并因此孔子给儿子取名孔鲤。第二件,就在孔子三十岁那年,齐景公访问鲁国时曾特意拜访了孔子,并与他一起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四十岁时,孔子经历了世事沧桑和人间的冷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完全确立了,不再有疑惑了。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孔子经历了鲁国的内乱,流亡到齐国。在那里,因为批评了齐国的实权人物晏婴而不得不赔礼道歉;后来,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想留在那里谋事;最后,又为了避免齐国贵族的谋害,匆匆逃回鲁国。正是这段起伏不定的经历,使孔子决定寄情于教书育人。

  五十岁时,孔子已经知道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如果说人命天定,那么五十岁时人的状态,已经几成定局: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精力已大不如从前,因而认识到自己人生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则看到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正处于生命的顶峰,因而也增加了可以把某件事做成做好的把握。所谓知天命,也就是对自己的命运(一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自己最终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判断。

  六十岁时,人生阅历极其丰富,不管听到什么都能泰然处之了。所谓耳闻其言,而知其微,就是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作出大致准确的判断。耳顺,不仅仅是对逆言而顺,对不顺心的事能坦然自若,而且对于巧言令色者的当面吹捧等,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飘飘然了。耳顺,也可以说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即使面对他人的极端言论或过激行动,他也不会跟着冲动,而是面不改色甚至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让人肃然起敬。

  七十岁时,自己修炼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因而一切言行都自然而然地循规蹈矩,纵心所欲也不会逾越于礼制规范之外了。孔子是礼制规范的倡导者和坚定的维护者,越到晚年他越注重礼制的重建和社会道德的规范。

  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成为我们华夏子孙千百年来学习的楷模这是圣人的一生,也是君子修身养性的艰辛历程。

  课后作业:

  写出你15岁以后所经历的事,以及你计划30岁时将要达到的目标。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重温自己学过的东西和前人留下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有所新的发现和认识,那么你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里的关键是:第一,你要经常重温自己学过的东西,因为一个人对于已经学过的东西,随着阅历的增加本身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心得;第二,要学而时习之,对于已经学过的东西一定要自觉地予以实践,方能有新的发现和认识。

  案例:陈钢师从父亲陈歌辛,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课堂练习

  举例说明“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一种解释是:茫然无所得。

  另一种解释是: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殆,《公羊传》的解释是:疑也。思而不学,则无所依据,故疑而不决。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得;光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则无所依据,疑惑不决。

  众所周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其途径包括读书和向他人求教。对于这种通过间接途径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死记硬背或者照搬照抄,自己不思考,不联系实际,不习其事(即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验证),那么他将茫然无所得,成为一个“书呆子”。

  然而,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他拒绝通过读书学习来获取前人和他人的知识、经验,只知道自己一个人整天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甚至胡思乱想,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狂想徒,或者成为一个未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对他的学生仲由说,我告诉你什么叫“知”吧?知道的你就说知道,不知道的你就说不知道,这就是“知”的真正涵义。

  也就是说,“知”的真正涵义应该包括知与不知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你真的知道,就应该坦诚告之,没有必要躲在一边,过于谦让。另一方面,如果你确实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那就更应该坦然地承认:我不知道。特别是作为一个名人或领导人,有时会迫于名声的压力,羞于在公众面前说“不知道”,于是支支捂捂,虚言搪塞,甚至不懂装懂,胡言乱语,结果是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反之,一个敢于在公众面前坦诚不知道的公众人物,反而会因为他们的诚实坦荡而赢得人们的理解和信任。事实也是这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任何人都只是沧海一粟。哪怕你以毕生的精力专攻学问,也不可能样样都懂,事事都知晓。所以,孔子两千多年前教诲他弟子的话,今天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生曾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1、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丁教授的回答是:不知道。

  2、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经济价值吗?丁教授的回答是:不知道。

  3、您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吗?丁教授的回答是:不知道。

  “三问三不知”一方面说明了丁教授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恰恰说明了他在这一专业领域了解的情况太多了,以致于不能用某种确定的答案来回答所提的问题。

  其实,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会不断进步。

  思考题:

  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52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