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古代种田记 > 第54章 阳春

第54章 阳春


  清明前,春雨淅沥淅沥,处于江南一带的桃花村烟雨笼罩。村中水井边上的几株芭蕉树,叶子早已由初春的嫩绿被春雨一遍一遍洗刷后,早已变成诱人的翠绿。

  当真是易安居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容易把人抛”的实物再现。

  转眼间,春天就来了,春光无限好,春寒不料峭。这几日正好不下雨,桃花村家家户户都趁着雨停之际将水田种上秧苗。

  因为下雨天,实在是有着诸多的不便,需穿着蓑衣和斗笠,这在干活时会造成很大的不便。但是因为赶着时间将秧苗种下,所以前几日下着小雨,大家还是下田去。

  许是老天爷的厚爱,往年种田之时几乎都下雨,但是今年除了前两日下雨,后面几天都是阳光普照,这使人们干活的热情又涨了一大截。

  一除往日的阴雨连绵,木棉家陆陆续续起床,最先的自然是陈大树二人,后面紧跟着就是木棉大哥。安平昨日向酒楼掌柜的取得了两日的假期,因为前天看家里在雨天去田里,家里的进度也慢。

  因为陈大树需要带着家里的水牛去犁地,种田的只有木棉娘亲和她自己,冬青也算是半个劳动力,至于安平则是跟着在田里玩耍。

  所以安平方才向掌故请假,索性来福掌柜是个通情理的,加上酒楼这两日有安平师傅,倒也应付得过来。

  木棉家十三亩水田,分为十块田,前两日木棉爹已经犁好了四块,但是木棉三人就只种好了两块,这还是木棉爹抽空过来帮忙的原因。不过,今天有了安平的加入,家里的进度应该会加快不少。

  木棉是在安平后起的,但是木棉洗刷后,张杏花已经将衣服洗好了,木棉来到堂屋门口时,张杏花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刚好看见木棉走出来,便道

  “起来啦,早饭已经煮好了,你爹跟安平已经到田里了,娘看今日应该是个大晴天,你吃完饭后将家里的被子拿出来晒晒吧,这么多天下雨,估计都发霉了。”

  木棉挠挠头,想起自己那床被子,确实是该去去霉气了。这地方湿气重,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都很容易发霉。于是便应道,

  “娘,我晓得了,今天是村西边那三块是吧?”

  木棉顺便问道,

  张杏花将最后一件衣物挂上竹竿,便答道

  “嗯,你带那两个小的来,我们争取今天将村西的地种上。”

  木棉想到村西那三块田,每一块都一亩多,这三块种完村西的地就可以算是结束了。应了娘亲的话,木棉便不再多说。

  早上八点左右,木棉带着两个小家伙已经来到村西。

  村西,是桃花村的一片种植水稻地区。因为这里的水源比较充裕,这块地东面接壤桃花村,西边和背面皆环山,在北面的山脚下流淌着一条小溪。

  水流不是很大,但是这条小溪木棉听说桃花村存在的时候到现在它从未断流,不管是多么干旱的时候,它的水流也只是减少。这条水倒是救了桃花村不少的性命,可谓是功劳之大。

  这条小溪也不知道是从山中哪里来的,但是它流过村西这片地。村西这片地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最高的,许是水源充足的缘故吧。

  除了这条永不断流的小溪,在它的南面还流淌过这篇地区的母亲河——清水河,也就是木棉村外,大家平日里洗衣服的那条河。

  这条河比小溪流大许多,算是整个桃花村以及这条河沿岸两边村庄的主要河流,每年后肩负着水稻供水的伟大任务。

  木棉到的时候,有一块田已经种好三分之一了,应该是木棉爹娘还有大哥一起种的。木棉将草鞋脱下放到木棉娘亲和大哥放鞋的地方,将裤腿卷上膝盖,冬青是跟着木棉一起做的。

  至于安平,木棉跟他说完不准跑远之后,就没影了,估摸是到水里抓泥鳅或者捞鱼去了。

  太阳渐渐升起,炽热的光将山间笼罩了近半月的烟雾蒸发殆尽,连绵的山脉露出了它原来的模样。

  翠绿是永恒的主旋律,但是春天将一丛丛鲜艳的杜鹃花点缀在山间,将这片绿得陈旧的山脉渲染得朝气蓬勃。仿佛一夕之间,从一位老太太变成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神奇的春天!

  山间热闹得张扬,而纵横的阡陌亦在低调地歌唱。

  冬天的时候,田野上一片苍茫,小草也躲了起来。却不知,这茫茫的大地上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稀稀疏疏的绿草,甚至那隐秘处还生长出不少嫩黄色的野花。

  若不是那翩跹的蝴蝶,还不知那处已是争妍斗艳。田间的小水洼里,一只只小蝌蚪悠闲地游动着,倒不似急着找小虫子填腹。

  最最热闹的便是来来往往忙碌的村民,一路上碰见,便会打声招呼,或是逗说两句,但是不会多聊,大家都赶着为生计忙碌。若是哪个随意的汉子在旁多聊两句,旁边的婆娘肯定出口将话题结束,拉着人走。

  木棉弯着腰,头上戴着轻盈的小草帽,大大的帽沿将脖子遮住,在脸上留下一片荫凉。左手拿着一把秧苗,许是久了,累了,手已经枕在左边大腿上了。

  右手则从左手上扯下两根秧苗干净利落地往柔软的田里轻轻一按,一株水稻苗子便种好了。这是一直重复的动作,木棉刚开始没找到技巧,也不会种,偷偷摸摸地学了几日,倒是小有成效。

  别看这还是阳春三月,但是一直在太阳地下晒着,木棉已经数不清自己喝了多少次水,擦了几回汗了。

  重复到有些麻木的动作,但是木棉知道这是自己必须要承受的,这是这个时代,自己要活下去的根本。

  中午悄悄来了,张杏花伸了伸腰,感觉酸疼的腰和颈椎有些舒缓。舒服地随意看了看,抬头发现太阳已经正空了。想到今天得趁着天气多做一些,便打算叫木棉自己回家先做午饭。

  冬青也跟回去喂一下家里的牲畜。其实前两天都是全家人一起回家的,回到家男人们休息休息,自己则跟两个女儿做午饭。

  但是今天张杏花不打算休息先了,所以让木棉带着冬青回去做饭。至于安福,回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让他跟着等会一起走吧。想到此处,张杏花便朝着不远处的木棉河冬青说道,

  “小棉、小青,你们先回去做饭吧,我跟你爹他们在这里继续将这块田种好,你们做好饭我们午时便回。对了记得把家里的鸡和猪喂喂,小棉,多煮些汤。”

  木棉没有意外,今天早上木棉家准备将两块田种好了,现在正是第二块,她爹今天就能将家里的地都犁好,相信很快这个幸苦的农忙就会过去了。于是便应道,

  “娘,我知道了。”

  说完,木棉便跟冬青一起走了。

  木棉两人很快便回到家里,两人也是合作干活好几年了,自然是十分默契。冬青去煮猪食、喂鸡,木棉则是到菜园子里择菜。

  这个时节、雨水充沛,菜园子一片生机。豌豆、辣椒、芹菜、莴苣、荠菜、油菜、菠菜,木棉今天打算做荠菜炒鸡蛋、清炒油菜以及酸菜鲫鱼汤。

  鲫鱼是安平昨天在小溪里捞到的,有两条,但是都很小大约三根手指大。但是对于农家人来说,这鲫鱼汤已经是美味至极了。

  木棉将荠菜和油菜在水井边上洗好,看见冬青已经在喂鸡食了,便进伙房开始生火做菜,饭是冬青煮猪食的时候顺便做的。

  木棉暗暗感叹冬青越来越懂事了,以前她估计还会撒娇要自己去做,但是现在都会自己默默做这些了。木棉感到很欣慰,说起来,冬青还是木棉带大的,自然是又充满说不出的自豪。

  先用一点猪油将烧热的锅刷一下,加入蒜末爆炒出香味,再倒入洗干净的油菜,翻炒到菜叶软下去加上一点自己酿的酱油便盖上锅,等一分钟便可以出锅。

  因为家里人比较喜欢吃辣,所以木棉又加上一小勺辣椒酱。这是木棉娘亲做的,特别好吃,在做凉拌的时候,便是加的这个辣椒。

  将辣椒酱和青菜搅拌一番,便可以出锅了。木棉继续做荠菜炒鸡蛋,一大把荠菜加上一颗鸡蛋,自然是基本只能吃到一点蛋香味。

  至于鸡蛋,完全只有一点点沫沫,但是这已经很丰盛了,算起来今天中午饭还有两荤呢。要不是因为这几日种田幸苦,哪里能这般浪费?

  当木棉的鲫鱼汤出锅不久,从地里劳作的人便回来了。木棉将鲫鱼汤也端上堂屋的桌子,便看见她爹已经将牛赶回牛栏里吃草了。木棉赶紧跟他们打招呼,

  “爹、娘,你们回来啦?快快洗手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做了鲫鱼酸菜汤、荠菜炒鸡蛋和清炒油菜。”

  陈大树看了看自家的牛食欲很好,便放心了,听见木棉的话,便回道,

  “这就来了,也是饿了,这都大中午了,我明日便可以跟你们一起插秧了。咱这牛也可以歇歇了。”

  张杏花听得这话,心情也很舒畅,

  “快了,大树快去吃吧,瞧你这几日都瘦了。安平安福赶紧洗手吃饭。”

  安平正在和安福将今天抓到的泥鳅和草鱼放进木桶里养着,有五条泥鳅、一条半斤左右的草鱼,安福这几日也是立了大功了。

  抓到不少的鱼和泥鳅,这大大改善了家里的伙食。这也是家里让他跟到田里的很大原因。

  第五十四章  阳春

  清明前,春雨淅沥淅沥,处于江南一带的桃花村烟雨笼罩。村中水井边上的几株芭蕉树,叶子早已由初春的嫩绿被春雨一遍一遍洗刷后,早已变成诱人的翠绿。当真是易安居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容易把人抛”的实物再现。

  转眼间,春天就来了,春光无限好,春寒不料峭。这几日正好不下雨,桃花村家家户户都趁着雨停之际将水田种上秧苗。因为下雨天,实在是有着诸多的不便,需穿着蓑衣和斗笠,这在干活时会造成很大的不便。但是因为赶着时间将秧苗种下,所以前几日下着小雨,大家还是下田去,许是老天爷的厚爱,往年种田之时几乎都下雨,但是今年除了前两日下雨,后面几天都是阳光普照,这使人们干活的热情又涨了一大截。

  一除往日的阴雨连绵,木棉家陆陆续续起床,最先的自然是陈大树二人,后面紧跟着就是木棉大哥。安平昨日向酒楼掌柜的取得了两日的假期,因为前天看家里在雨天去田里,家里的进度也慢,因为陈大树需要带着家里的水牛去犁地,种田的只有木棉娘亲和她自己,冬青也算是半个劳动力,至于安平则是跟着在田里玩耍。所以安平方才向掌故请假,索性来福掌柜是个通情理的,加上酒楼这两日有安平师傅,倒也应付得过来。

  木棉家十三亩水田,分为十块田,前两日木棉爹已经犁好了四块,但是木棉三人就只种好了两块,这还是木棉爹抽空过来帮忙的原因。不过,今天有了安平的加入,家里的进度应该会加快不少。

  木棉是在安平后起的,但是木棉洗刷后,张杏花已经将衣服洗好了,木棉来到堂屋门口时,张杏花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刚好看见木棉走出来,便道

  “起来啦,早饭已经煮好了,你爹跟安平已经到田里了,娘看今日应该是个大晴天,你吃完饭后将家里的被子拿出来晒晒吧,这么多天下雨,估计都发霉了。”

  木棉挠挠头,想起自己那床被子,确实是该去去霉气了。这地方湿气重,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都很容易发霉。于是便应道,

  “娘,我晓得了,今天是村西边那三块是吧?”

  木棉顺便问道,

  张杏花将最后一件衣物挂上竹竿,便答道

  “嗯,你带那两个小的来,我们争取今天将村西的地种上。”

  木棉想到村西那三块田,每一块都一亩多,这三块种完村西的地就可以算是结束了。应了娘亲的话,木棉便不再多说。

  早上八点左右,木棉带着两个小家伙已经来到村西。

  村西,是桃花村的一片种植水稻地区,因为这里的水源比较充裕,这块地东面接壤桃花村,西边和背面皆环山,在北面的山脚下流淌着一条小溪,水流不是很大,但是这条小溪木棉听说桃花村存在的时候到现在它从未断流,不管是多么干旱的时候,它的水流也只是减少。这条水倒是救了桃花村不少的性命,可谓是功劳之大。

  这条小溪也不知道是从山中哪里来的,但是它流过村西这片地。村西这片地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最高的,许是水源充足的缘故吧。除了这条永不断流的小溪,在它的南面还流淌过这篇地区的母亲河——清水河,也就是木棉村外,大家平日里洗衣服的那条河。这条河比小溪流大许多,算是整个桃花村以及这条河沿岸两边村庄的主要河流,每年后肩负着水稻供水的伟大任务。

  木棉到的时候,有一块田已经种好三分之一了,应该是木棉爹娘还有大哥一起种的。木棉将草鞋脱下放到木棉娘亲和大哥放鞋的地方,将裤腿卷上膝盖,冬青是跟着木棉一起做的。至于安平,木棉跟他说完不准跑远之后,就没影了,估摸是到水里抓泥鳅或者捞鱼去了。

  太阳渐渐升起,炽热的光将山间笼罩了近半月的烟雾蒸发殆尽,连绵的山脉露出了它原来的模样。翠绿是永恒的主旋律,但是春天将一丛丛鲜艳的杜鹃花点缀在山间,将这片绿得陈旧的山脉渲染得朝气蓬勃。仿佛一夕之间,从一位老太太变成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神奇的春天!

  山间热闹得张扬,而纵横的阡陌亦在低调地歌唱。

  冬天的时候,田野上一片苍茫,小草也躲了起来。却不知,这茫茫的大地上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稀稀疏疏的绿草,甚至那隐秘处还生长出不少嫩黄色的野花。若不是那翩跹的蝴蝶,还不知那处已是争妍斗艳。田间的小水洼里,一只只小蝌蚪悠闲地游动着,倒不似急着找小虫子填腹。

  最最热闹的便是来来往往忙碌的村民,一路上碰见,便会打声招呼,或是逗说两句,但是不会多聊,大家都赶着为生计忙碌。若是哪个随意的汉子在旁多聊两句,旁边的婆娘肯定出口将话题结束,拉着人走。

  木棉弯着腰,头上戴着轻盈的小草帽,大大的帽沿将脖子遮住,在脸上留下一片荫凉。左手拿着一把秧苗,许是久了,累了,手已经枕在左边大腿上了。右手则从左手上扯下两根秧苗干净利落地往柔软的田里轻轻一按,一株水稻苗子便种好了。这是一直重复的动作,木棉刚开始没找到技巧,也不会种,偷偷摸摸地学了几日,倒是小有成效。

  别看这还是阳春三月,但是一直在太阳地下晒着,木棉已经数不清自己喝了多少次水,擦了几回汗了。重复到有些麻木的动作,但是木棉知道这是自己必须要承受的,这是这个时代,自己要活下去的根本。

  中午悄悄来了,张杏花伸了伸腰,感觉酸疼的腰和颈椎有些舒缓,舒服地随意看了看,抬头发现太阳已经正空了,想到今天得趁着天气多做一些,便打算叫木棉自己回家先做午饭,冬青也跟回去喂一下家里的牲畜。其实前两天都是全家人一起回家的,回到家男人们休息休息,自己则跟两个女儿做午饭,但是今天张杏花不打算休息先了,所以让木棉带着冬青回去做饭。至于安福,回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让他跟着等会一起走吧。想到此处,张杏花便朝着不远处的木棉河冬青说道,

  “小棉、小青,你们先回去做饭吧,我跟你爹他们在这里继续将这块田种好,你们做好饭我们午时便回。对了记得把家里的鸡和猪喂喂,小棉,多煮些汤。”

  木棉没有意外,今天早上木棉家准备将两块田种好了,现在正是第二块,她爹今天就能将家里的地都犁好,相信很快这个幸苦的农忙就会过去了。于是便应道,

  “娘,我知道了。”

  说完,木棉便跟冬青一起走了。

  木棉两人很快便回到家里,两人也是合作干活好几年了,自然是十分默契。冬青去煮猪食、喂鸡,木棉则是到菜园子里择菜。

  这个时节、雨水充沛,菜园子一片生机。豌豆、辣椒、芹菜、莴苣、荠菜、油菜、菠菜,木棉今天打算做荠菜炒鸡蛋、清炒油菜以及酸菜鲫鱼汤。鲫鱼是安平昨天在小溪里捞到的,有两条,但是都很小大约三根手指大。但是对于农家人来说,这鲫鱼汤已经是美味至极了。

  木棉将荠菜和油菜在水井边上洗好,看见冬青已经在喂鸡食了,便进伙房开始生火做菜,饭是冬青煮猪食的时候顺便做的,木棉暗暗感叹冬青越来越懂事了,以前她估计还会撒娇要自己去做,但是现在都会自己默默做这些了。木棉感到很欣慰,说起来,冬青还是木棉带大的,自然是又充满说不出的自豪。

  先用一点猪油将烧热的锅刷一下,加入蒜末爆炒出香味,再倒入洗干净的油菜,翻炒到菜叶软下去加上一点自己酿的酱油便盖上锅,等一分钟便可以出锅,因为家里人比较喜欢吃辣,所以木棉又加上一小勺辣椒酱,这是木棉娘亲做的,特别好吃,在做凉拌的时候,便是加的这个辣椒。将辣椒酱和青菜搅拌一番,便可以出锅了。木棉继续做荠菜炒鸡蛋,一大把荠菜加上一颗鸡蛋,自然是基本只能吃到一点蛋香味,至于鸡蛋,完全只有一点点沫沫,但是这已经很丰盛了,算起来今天中午饭还有两荤呢。要不是因为这几日种田幸苦,哪里能这般浪费?

  当木棉的鲫鱼汤出锅不久,从地里劳作的人便回来了。木棉将鲫鱼汤也端上堂屋的桌子,便看见她爹已经将牛赶回牛栏里吃草了。木棉赶紧跟他们打招呼,

  “爹、娘,你们回来啦?快快洗手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做了鲫鱼酸菜汤、荠菜炒鸡蛋和清炒油菜。”

  陈大树看了看自家的牛食欲很好,便放心了,听见木棉的话,便回道,

  “这就来了,也是饿了,这都大中午了,我明日便可以跟你们一起插秧了。咱这牛也可以歇歇了。”

  张杏花听得这话,心情也很舒畅,

  “快了,大树快去吃吧,瞧你这几日都瘦了。安平安福赶紧洗手吃饭。”

  安平正在和安福将今天抓到的泥鳅和草鱼放进木桶里养着,有五条泥鳅、一条半斤左右的草鱼,安福这几日也是立了大功了,抓到不少的鱼和泥鳅,这大大改善了家里的伙食。这也是家里让他跟到田里的很大原因。


  (https://www.daowx.cc/bqge138275/703353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