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随言三国 > 第十四回 刘辩退位吟怨诗,全家玩完

第十四回 刘辩退位吟怨诗,全家玩完


  吕布收了董卓的宝马和金银财宝,又听了李肃许下的美好前景,终于决定离开现在的组织,并且在离开之前,他还要亲手把整个组织灭了,以此回报董卓的厚爱。

  怎么说呢,吕布多年来在三国故事里一直是个背信弃义,贪婪无耻的形象,但是我刚才写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感觉吕布的选择,其实就是目前很多人会做的选择。

  我眼下年薪一万,忽然来了个要给你年薪十万、一百万的老板挖我,我扪心自问,我是一定动心的。

  很多人嘴里会经常嘟囔着“同甘共苦”四个字,可惜“同甘”容易,“共苦”这事,大部分人都是口头完成的,其实经历多些读者不妨回想一下,当你真的“苦”的时候,坚定不移的站在你身边的又有几个呢?

  有点歪楼了,当然,我也不是说要替吕布平反,因为他后面做的事,确实狠了点,过了点。

  当天夜里九点来钟,吕布拎着刀到了丁原的营帐,把守营帐的士兵都认识吕布,自然也没人拦他。

  丁原这会还没睡,当时也没有别的娱乐项目,也没有个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啥的,他这会正弄了本书在那看,一见是吕布进来了,就问道:“大儿子你来干啥?”

  吕布这也得找个由头遮遮羞脸,怒喝一声:“我爹都死了多少年了,你瞎喊啥?”

  丁原一听吕布这口气,再一看他手里的刀,就知道要不好,大惊道:“吕布,你是不是变心了?”

  吕布寻思,变个毛的心,你以为我跟你搞基呢?他也不再答话,抢步上前,一刀就把丁原给砍了。

  丁原也是马上的战将,按理说也能跟吕布对付几下,可这事来的实在太突然了,他半点防备都没有,还没弄明白咋回事,稀里糊涂就被人砍了脑袋。

  砍完丁原之后,吕布拎着他的脑袋,走到营帐外面大喊一声:“丁原这老小子,弄点钱自己留着,弄点好东西自己藏着,办事一点都不讲究。我已经把他砍了,愿意跟我一块混的就留下,不愿意的乐意哪去哪去!”

  吕布喊的稀里糊涂的,这些人也不知道他要干啥,跟你混?你算干啥的?这丁原一死,你连个主簿都不是了,我们跟你混啥?

  不过这些人知道,吕布这小子不好惹乎,杀起人那叫一个麻利。

  而且丁原这次出来,也没带什么心腹。

  因为害怕吕布,又因为这些人跟丁原的关系都不咋铁,那些不愿意跟着吕布混的,也没有过来找他报仇,只是悄悄溜走了。

  第二天一早,吕布拎着丁原的脑袋,带着他收拢的丁原残部,颠颠的找李肃去了,李肃一看这吕布还真办事啊,这下自己的功劳也小不了,赶忙带着他去找董卓。

  董卓一看吕布真来了,自己手下终于有个像样的人物了,心头大喜,赶忙招呼厨子炒菜做饭,请吕布喝酒。

  饭菜整好了,董卓吃饭之前先给吕布行了个大礼,说道:“我有了吕布你啊,这以后就啥也不愁了,手下终于有个名人了,再不全是跑龙套的了。”

  吕布就是一山沟里出来的孩子,哪受过这个,赶忙把董卓扶起来,让他在主坐上坐好了,趴地上磕了个头,说道:“您要是不嫌弃我出身不好,我就给你当儿子。”

  这就是吕布所能表达感激的最终方式了——认干爹。

  董卓哈哈大笑:“好,好,以后你就是我干儿子。”说着,又让手下人弄来一堆金银珠宝,加上名牌的盔甲、衣服送给了吕布。

  吕布一看,这待遇,那真是没啥说的,都在酒里了,跟着董卓好一顿喝,俩人都喝倒了,这酒席才散。

  董卓得了吕布,又得了丁原的部分士兵,这下更抖起来了。他原本给自己弄了个司空(注1),这会看司空这活没有领兵的,自己又随便加了个兼职,把前将军的活一起干了。

  而且他也没忘了吕布,加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并赐为都亭侯。

  可以说吕布这几个头真没白磕啊,中郎将主管京城步兵,骑都尉主管京城骑兵(注2),可以说董卓真把自己的安全托付给吕布了,对这个新认的干儿子真是十分信任,可能是之前俩人那顿酒是真喝尽兴了。

  而都亭侯呢,只是个爵位,没啥具体职务。

  就好像韦小宝虽然封过什么鹿鼎公、通吃伯,但这些爵位只关系到他薪水的高低,地位的高低,没有实际职务。他的官职有御前侍卫副总管,骁骑营都统等等,这些才是有实际权力,具体管事的。

  丁原被灭了之后,董卓最大的敌人也没有了,整个京城的兵权都在他的手里,李儒连忙提醒他,废立那个事可别忘了,那才是从根本上在这些士族门阀面前立威的手段,才能让他们再不敢小瞧咱们这些从边塞过来的人。

  于是董卓又请客,这回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仅带着李儒,还让吕布带了一千多个弟兄跟着。

  请客当天,文武百官在太傅袁傀的带领下全都来了。董卓领着喝了几杯,按着宝剑说道:“咱们这个皇帝不行,我打算废了他,让他当个王爷,让陈留王当皇帝,谁不服?”

  这回董卓也不像上次开口说让你们听听,我跟你们核计核计,这回不核计了,就问谁不服?

  上回丁原起头反对,结果第二天脑袋就没了,这下谁还敢反对他,文武百官全不吱声了。

  不过宴席上有个人心里是十分的不爽,谁呀?袁绍啊。

  袁绍心说,我上下撺掇何进弄死这帮宦官,好让我们这些士族上位,结果把你招来之后,我们这混的一天不如一天。本来我还以为皇帝能压住你呢,谁知道你这个死胖子一直就没安好心,之前的做派全是装出来的,早知道我当初就和鲍信一块干了你得了。

  袁绍看自己忙活了半天,现在一看都是给董卓铺路了,心说,我再憋着不说话不行了,当时就站了起来,说道:“皇上他现在也没干啥坏事,你天天叨逼叨要废帝,你知不知道,你这种做法就是造反!”

  董卓一听,嚯,这还真有刺头,大怒道:“朝廷现在我说了就算,我想干啥谁敢不听?你是不是以为我的剑不快,砍不了你?”

  袁绍也把剑拔出来了:“你剑快,我剑也挺快,要不咱俩就比量比量!”

  董卓一看袁绍真跟他叫板,就要弄死袁绍,李儒轻轻一拽董卓,在他耳朵便嘀咕道:“袁绍他老叔不还在这么?你跟他一个小辈置气多丢身份,看他老叔怎么说。”

  说完装模作样的大声劝道:“大人,事还没定呢,先不着急杀人。”

  袁绍一看董卓被拉住了,他装作一脸正气,拎着刀气咻咻的出去了,其实他刚才就是要表表态,显示一下自己的气节,袁绍又不傻,知道董卓要是真动手,他带来那一千多兄弟,弄死自己还不跟玩似的,这时候不走等啥呢。

  袁绍知道自己这官肯定也干不下去了,不过正好,自己家那是“四世三公”,有的是亲戚,有的是弟兄,上哪还混不起来,他把自己的官印往东门一挂,上冀州去了。

  董卓也没搭理袁绍,继续拎着剑,回头问袁绍他老叔,当朝太傅袁傀:“我看着你的面子,不跟你侄一样的,废皇帝这个事,元芳,不对,袁傀,你怎么看?”

  袁傀心说,我倒是想说此事必有蹊跷,那你不得弄死我,我侄得罪完人拍拍屁股走了,我再继续装犊子,这个农村胖子肯定不能惯着我,想到这,袁傀赶忙答应道:“大人说的有道理。”

  董卓满意的点点头,对文武百官大喝道:“再敢有反对的,一律砍了!”

  文武百官被吓的一个激灵,齐刷刷点头道:“大人说的有道理!”

  吃完饭之后,董卓顺嘴问自己的两名心腹周毖、伍琼:“袁绍这小子,听说辞职不干了,他想咋地?要不,我派人把他抓回来?”

  周毖说了:“袁绍气哼哼走的,大人你要派人抓他,给他整急眼了他估计就得造反。他们老袁家好几辈子都是当大官的,各地培植的心腹肯定不能少了,袁绍要真划拉一批人起来造反,还真不太好办,咱们这一时半会也抽不出来手去收拾他,不如就算了,干脆大人你饶了他,再顺便给他封个官,他一看大人没通缉他,心里一高兴,肯定就没事了。”

  伍琼倒是不这么认为,他说道:“袁绍一天就乐意撺掇事,实际上啥大事也干不成,大人不用搭理他,就随便给他封个官,让其他地方的官员都看看,大人你这胸怀多宽广。”

  这俩人一个说袁绍要是造反就得挺凶,说袁绍这小子能鼓捣点大事;一个说袁绍啥也不是,不用搭理他。不过不管怎么说吧,俩人都觉得这会都觉得眼下没工夫对付袁绍,给他封了官得了。

  董卓把废皇帝这个大事刚敲定,心情也好,就听了他俩的话,给袁绍封了个渤海太守。(注3)

  九月初一,董卓让皇帝在嘉德殿坐朝,让文武百官全都来,皇帝他是肯定不想来的,不过当时董卓喘口粗气他都哆嗦,哪敢不听董卓的话?

  董卓看人来的差不多了,习惯性的把剑一拔,说道:“今天是个大日子,我打算把皇帝废了,这是因为啥呢?我让李儒给你们念叨念叨。”

  李儒早就写好了演讲稿,拿出来念道:“灵帝老早就没了,现在的皇帝登基,按理说这事很正常,咱们都应该听现在这个皇帝的。谁成想,咱这皇帝啥也不是,又馋又懒,又不好好念书,不求上进,当皇帝根本就不够格。再加上他娘也不是啥好人,他儿子一上位,就把灵帝的亲妈给弄死了,哪有这么办事的?这是不孝顺啊!

  咱再看看陈留王,要模样有模样,要性格有性格,要脾气有脾气,要上进心有上进心,咱们选皇帝,选扛把子,就得要这样的。从今天起,刘辩他就不是皇帝了,封他个弘农王,皇太后也别管朝廷的事了,都交给陈留王,以后陈留王就是咱们的新皇帝,新扛把子!”

  李儒这面念完,董卓就跟身边的士兵喊道:“都在这等死呢?他已经不是皇帝了,还不把让他从龙椅上弄下来!”

  士兵被董卓吓的一哆嗦,他们一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能干这么大的事,虽然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但那不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嘛,这么多人瞅着,就上去把皇帝拽下来?那也是需要很强的心里素质的,他们的胆还真没那么大。

  不过这些人看看董卓,心说还是这个胖子更吓人,得,还是拽去吧。

  于是一伙人拉拉扯扯的把皇帝拽了下来,又收了他的玉玺,接着把何太后也弄出来了,让她把太后专用的那身外套脱了,跟刘辩一块等着新皇帝赐封。

  刘辩与何太后跟之前那些被废的皇帝不一样,那些皇帝手里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实权,但何太后娘俩,尤其是何太后,当初在皇宫里多强势?何进给她撑腰时候她多霸道?现在混到这样的下场,哪能不郁闷,哪能不伤心?娘俩抱一块哭的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文武百官里终于有位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拿着手中那块象牙板就朝董卓砸了过去,嘴里还破口大骂:“董卓你个死胖子,你是要疯啊你!那天你请客我有病没去,没想到你真他奶奶的敢废皇帝啊!老子跟你拼了!”

  董卓一看,是尚书丁管,他抬手把象牙板打到了一边,对身边士兵喊道:“都瞎了么!没看有人拿暗器打我,还不弄出去砍了等死呢!”

  这帮士兵赶忙又去拽丁管,丁管虽然被人拖着往外走,但这一道上,他嘴里始终骂个没完,到死都没停过。

  董卓心说,今天我这有正事,就不跟你骂街了,要不你能骂过我?

  董卓让陈留王坐上了龙椅,文武百官一块磕头,恭喜新皇帝上位。

  等到零碎的事都忙活完了,董卓让人把何太后、刘辩、还有刘辩他媳妇唐姬都带到了永安宫,他感觉这宫殿的名头也好,你们几个就永远在这安安稳稳的呆着吧,虽然封你了个弘农王,可你也不用惦记着上弘农去当王了,这个四方小院就是你永远的家了。

  不光是让他们娘仨在这呆着,董卓还派人把宫门锁上了,日夜安排人在这看着,外人来看也不行,因为这何进何苗虽然死了,老何家始终还没绝根,别让他们再过来跟这娘仨整出来什么事,那董卓不是白忙活了么?

  这刘辩四月当的皇帝,九月就被人给撸了,要不我前面咋说,就他混这惨样,他趴在干草堆上的时候,哪有可能蹦出来什么红日红光的?

  把刘辩废了之后,刘协成了新皇帝,称为献帝,这刘协他爹没了,娘也没了,奶也没了,孤零零老哥一个,董卓这回是彻底放心了,他这司空也不干了,又自己封了个相国。

  其实相国这个官职,老早就没有了,不过东汉末年这朝廷也乱,官员也乱,官职就更乱了,董卓当时别说给自己封个相国,就封个相地球,相宇宙啥的也没人能说出来啥。

  从这以后,董卓去见皇帝,小太监只敢喊“相国大人到”、“宣相国大人”。

  没一个敢喊“董卓来了!”“宣董卓上殿!”没人敢直呼董卓的名字。

  而且董卓进宫也不换拖鞋了,也不卸武器了,每天雄赳赳气昂昂的,谁都不敢挡他的道,在当时,这些待遇都是皇帝赐给赐给臣子的最高荣誉,董卓呢,他不用别人赐,自己就赐给自己了。

  董卓抖起来了,自己手下的人当然也跟着抖起来了,但他的手下都是西凉出身,始终还是没文化的多,识字的少。

  李儒就劝他,咱还是得招点那些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啥的,显得咱们上档次,也好多弄点人来帮咱们办事。

  董卓一听也是,这身份上去了,素质也得上去,那么多黑道大哥没事乐意玩个茶道,练个书法啥的,不就是这个理么?

  董卓就问了,那咱现在招谁过来好?谁最有文化?最有名望?

  有人就推荐了,说蔡邕行啊,蔡邕那老小子,字写的好,诗啊、赋啊写的也好,还能搞历史,还会搞哲学,我看他就不错。

  董卓一听行啊,那就他吧,就派人去找蔡邕来上班。

  蔡邕一看董卓派人来找他去上班,他心说我才不去呢,你董卓现在混的都老臭了,我要是去给你打工,那些同行啥的不得笑话死我?

  董卓一听?你不就会拿笔杆子划拉两下么?划拉那玩意我还看不明白,这找你来你还端起来了?告诉手下人说:“你去告诉蔡邕,他要不来,我把他全家老少,鸡鸭鹅狗全弄死!”

  蔡邕一听,得,我去还不成么,别人这么说我还寻思寻思,董卓这个胖子,他可真能干出来这事,于是蔡邕打上行李卷,颠颠的到京城上班了。

  董卓一看蔡邕听话来了,心里十分高兴,心说有你在就好,我这就混成文化人了。当即给蔡邕封了侍中,又给了蔡邕好些赏赐,什么金子银子宅子车子,全都来了。

  董卓在这面紧忙活,刘辩他们娘仨在永安宫混的可是一天不如一天,原来一天还能对付三顿饭,现在一天就给弄一顿饭,还都是稀的,一家三口天天饿的直叫唤。

  这天刘辩喝完了两碗稀粥,看天上飞过去两只燕子,随口念了首诗: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这诗前半段还行,说啥外面天也好,景也好,俩燕子飞的这个痛快啊,这不会飞的人瞅着都羡慕。

  后半段就完了,说抬头往远处一看,就能看见我当初呆的宫殿,现在也回不去了,你说谁能仗义点,给我出了这口怨气呢?

  别看他娘仨饭都要吃不上了,董卓却一直都派人监视他们呢,今天这监视的人一听,诶,有收获,赶忙把诗给董卓送去了。

  董卓一看,这写的啥玩意,让身边的人给他翻译翻译,他身边的人给他解释完,董卓就乐了:“哦,这是气不匀,要找人给他出气。得了,也别麻烦别人了,我帮帮他吧,以后他也别出气,也别进气了,这不就匀了么。”

  于是董卓告诉李儒,带几个人,把这娘仨弄死得了,要不我看他们早晚得弄出点事来。

  李儒带着人到了永安宫,拿着酒壶倒上了一杯,端给刘辩说:“今天天这么好,董大人听说你还在这吟诗,让我给你弄点好酒来助助兴。”

  何太后一看,这不是我当年玩那一套么,刘协他娘王美人,那就是我用酒给毒死的。听说刘协他奶奶董太后,也是被我大哥用酒给毒死的,我可不能喝。

  何太后跟李儒说:“你可拉倒吧,这都是我玩剩下的,这要是好酒,你先喝两杯过过瘾。”

  李儒一看:“你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告诉手下,把另外两样东西拿上来,手下拿上来一把短刀,一截白绸。短刀是拿着抹脖子的,绸子是拿着上吊的。

  李儒也不装好人了,板着脸道:“你要不喝酒,这两样随便选一个吧。”

  刘辩他媳妇唐姬扑通就跪下了:“李大人,我喝行不行,我喝了,你就饶了我丈夫和我婆婆吧。”

  李儒带来的随从,看着唐姬那样都有点不落忍了,心说这么好的媳妇上哪找去啊。

  李儒哪管那一套,他今天来就是要弄死他们娘仨的,一个都没打算留。

  “你是啥身份,还能替他娘俩死?你们今天一个都活不了。”

  李儒拿着酒杯,举到何太后跟前:“你还让我先喝,干脆你先喝得了。”

  何太后就骂开了:“我那个傻逼大哥啊,我说不让他杀太监他不听,不听就不听吧,还非得找外人来杀,这下可好了,把你们这些王八犊子弄来了,我们全家都完了,他咋就那么不听话,那么不省心啊,把你们这些王八犊子弄来了啊……”

  李儒听这何太后叨叨叨没完没了的,不耐烦道:“哎呀,可别嘟囔了,你们都得死,要不,刘辩你先喝。”

  刘辩一看,逃不过去了,跟唐姬唱了起来:“那就这样吧,再躲也躲不过去啦。那就喝酒吧,再挣扎也没用啦!”

  唐姬也跟着唱:“那就这样吧,咱今天全都完啦。那就喝酒吧,咱们下辈子见吧。”

  李儒这脑袋都要炸了,大喝道:“你们磨磨唧唧的干啥呢!还指望有人来救你们啊!”

  何太后继续骂:“董卓那个王八犊子逼我们娘仨死,肯定不得好报。你们跟着他作恶,将来全家都不得好死,都得灭门!”

  李儒一听火了,上去一把抓住何太后,顺楼上就给撇下去了,当场何太后就摔死了。

  他又让手下把唐姬和刘辩弄死,他的手下看唐姬刚才要替刘辩死,多少有点感动,给唐姬留了个全尸,用绸子给勒死了。刘辩好歹当过皇帝,死也得让他死的体面点,最后把他嘴给掰开,硬灌了两杯毒酒。一家三口,全体玩完。

  李儒派人报告董卓,董卓听了挥挥手说:“行了,我知道了,赶快找个地方埋了吧。”

  把刘辩一家弄死之后,董卓是彻底没有任何忌惮,行事也越来越嚣张,究竟他嚣张到了什么地步?究竟有没有人治他?咱们下回再说。

  注1:演义里没有提到董卓的官职,这是正史记载。

  注2:原文里给吕布封的就是这俩官职,我感觉多少有点冲突,只能尽量区分了,话说东汉末期到进入三国时期,官职本来就有些混乱,加上演义原书本身也存在一些BUG,我尽量让他通顺一些。

  注3:其实想标注一下类似如“渤海”、“冀州”之类的地方,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哪里,但是很多古地名都囊括了现在许多省份的部分地域,要写起来会显得拖沓麻烦,所以想了想还是没写。


  (https://www.daowx.cc/bqge180992/9192884.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