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风月琵琶录 > 28.拜谒

28.拜谒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不止有二十四座桥。扬州的桥,东有玉麟桥,南有瑞凤桥,西有莲花桥,北有望月桥。  有拱桥,有廊桥,有木桥,有青石桥。桥下是流水,是游鱼,是青荇,是黄木搓板与浣女的手,桥头是翠柳与粉杏,是叫卖瓜果布帛的贩子和老少行人。千里运河之上荡的是往来船只,悬的是一叶叶白帆。在其中一叶渡舟上,挂帘一挑,出来个二十三四岁的白衫读书人,他收起一把黄色油纸伞,背上青布包袱,下船,登岸,过桥,投靠亲戚去了。

  他叫汪少文,字天成,生就一张长脸,细挑眼儿,小鼻子小口,身材颀长,很有些书卷气,但不说话时显得呆气。汪天成自幼家贫无依,全家十几张嘴指望他一个。他自认天资不差,人也勤奋,可是,不知是拜漏了哪位菩萨,第一年中了秀才,往后两年则连半个功名也未曾捞到手。眼看家中将近无米下炊,他二姐边做针线活计边说:“少文,我知道你们文人多清高,但是清高当不了饭吃。我劝你往扬州去,找一找你那位汪恭敏三叔父。”

  “三叔父?”

  他收拾行囊,北上扬州,过了望月桥,走上望月路。他有两事求人,第一认亲,第二借钱。他不好空手去求人,于是带了些苏州的吃食和小玩意儿。少文是苏州汪家镇人,一镇子有不少姓汪的人家。在油灯下,他查过家谱。家谱上写到他时,是“少”字辈,他叫汪少文,大哥叫少俊,二姐叫少梅。少乎?少也。他两度落榜,是因为名儿犯忌,生来就少了文才么?往上是父辈,他爹叫恭谨,二叔叫恭华,三婶叫恭菊。再往上,爷爷子琳是个粮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这里头就有文章了。

  汪子琳寒窗十年,亦是不中,志气心力全消磨了,就在本地捐了个小官,虽无大功,也无大过,且为人清廉刚正,故而深得民心。子琳死时是五十九岁,病得奇怪,走得蹊跷,接连三日卧在床榻上,两眼放光,面色惨白,双拳紧握,暴汗淋漓,口中呼叫如狐鸣。家中连来了五位大夫,大夫都摇头。奶奶就请了个卜卦算命的大仙来看,大仙说:“这是冲撞了妖狐!”这就奇了。不久前,奶奶听丈夫说过一件事,说他开粮仓时看见一只玄狐。那玄狐身长足有三尺,一对金黄眼儿,瞪了子琳一眼,就化作一股烟散去了。大仙朝子琳前额贴了一道明黄符纸,又口含柳枝水,满喷在他脸上。幼时的少文躲在桌脚看那大仙作法,大仙大额头、小眼睛,高鼻子下留两条枯黄胡须。少文看大仙倒像个狐狸。大仙如是一番作法,终究还是没能救得了子琳。子琳两手一撒,没了。

  扬州街景如何热闹,少文倒不关心。他知道,自从爷爷去世,家中时运就不济了,先是二叔沾上了赌瘾,败光了家财;后是娘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再是众亲戚闹分家。分这个分那个,斗来斗去,家具也搬了,字画也卖了,一个家终于不成家了。等少文长至懂事,家里只剩了个空荡荡的大宅子,一个杨姆妈和几个仆人。杨姆妈偏心少文,常买橘子糖和梅花糕给他吃,和他讲些七七八八的话,无非是劝他一心向学、考取功名罢了。有一回,杨姆妈像是受了二姐的气,把少文拉到一旁,让他找三爷爷过好日子去,莫要再在汪家镇受这穷气。三爷爷子珏年轻时就去扬州做生意了,与家中早断了书信往来。子珏膝下只一个独子,那就是少文的三叔父——恭敏。

  少文心神恍惚,衣袖被街上一人扯住。那人作玄袍道士打扮,朝他一揖,说道:“年轻人,我见你印堂发黑、两眼无神,是有煞星蠢动、将降大灾呀。”

  “说话便说话,拉拉扯扯的,有辱斯文。”少文挥挥衣袖就要走,“我是个穷苦书生,没有钱给你敲竹杠!”

  那假道士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少文逢人就打听汪家,几经辗转,终于寻对了路,来到城南的一处大宅子前。一个老仆请进他,就进里间传话去了。少文坐在红木圈椅上惴惴不安,思前想后,深觉折辱,摇一摇头,叹一口气。他是个儒生,言必称尧舜,行必效孔孟,而圣人不曾教过他如何打秋风。什么大丈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什么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圣人不曾挨过这般饿,受过这般冻,又怎知世道艰难、人情冷暖。少文又叹了口气,而汪恭敏已出来了。叔父稍显富态,仪表不俗,所穿是家常便服,站的近了方叫他瞧见衣上的暗花与锦缎的光泽。少文稍整衣冠,起身行礼,递上名帖,与他寒暄一番,彼此落座。老仆上了茶与细点,另有两个美貌婢女侯在一旁。

  “商贾本为人所轻,自古以来为四民之中最末一等。我向来敬重读书人。有道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一个扎进钱眼的商人,若能结交些文人雅士,去一去自个儿身上的俗气,自是最好不过了。少文,你能来看我,我很高兴。”汪恭敏言行有度,毫不势利,叫少文心头一暖。少文忙道:“我一个酸腐秀才,何德何能受三叔父赏识。说来惭愧,我读书十年,小半生汲汲于名利,谁知屡试不中,到头来竟是一场空。”

  “人生在世,又有哪个不贪名利?”汪恭敏笑得爽朗,“你尚在壮年,合该进取。放心,你若要赶考,我可以赠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再搏一搏,结果也未可知。”

  “三叔父,我……我不想再考了。”

  “什么?”汪恭敏十分意外。

  “我想从商。”少文说道,“我们苏州最好的是丝绸。苏州锦绣坊、吉祥庄还有美源阁,都是有名的绸缎铺子。苏州十户有八户养蚕织布,还有无数巧手绣娘。苏州女子个个灵巧聪慧。我二姐就做的一手漂亮针线活,且深得一位贵人赏识,他出过不少银子买二姐的绣品。若能广招女工,织布绣花,开间全苏州最大的绸缎店,该多好!读书十年,蹉跎十年,我不想在功名上耗尽一生。也许,经商才是我的出路。说来惭愧,现今家中败落、积蓄全无。别说开绸缎店了,就连挑个担子、做那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没得本钱。虽有人找上门,要买我们的祖宅,可是……祖宅!老祖宗传下来的地,岂能说卖就卖?我不做不孝子孙。”他神色难堪起来,“惟有……惟有求叔父……唉!我知道爷爷太过无情,过去对不住三爷爷,害得三爷爷年纪轻轻就出走到扬州,吃了不少苦头。我并非恬不知耻之人,不想害得叔父您难办。若是……”

  “好了,少文,你不必再说,我懂了。”汪恭敏托起茶盏,掀开茶盖,饮了一口热茶,“上一代的恩怨就让它了了吧。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我相信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早已不介怀。这么些年来,我忙于买卖,连一封家信也不曾写过,确是我的不是。若非你今日登门,我尚且不知,苏州汪家竟已破败至此!我才是那个无情之人呐,少文,你不必过于苛责了。说吧,需要多少钱?”

  少文于是喜出望外、感激涕零,领了银钱后又朝叔父拜了一拜。而叔父道:“你即使弃文从商,也莫要忘了文人的骨气。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是跪不得的!快起来!”等少文起身,他又道:“少文,我毕竟是个生意人,没有只出钱不进钱的道理。这钱,我不是白给你的。”少文便道:“好说,我打个欠条便是。就以三年为约,来日赚了钱,赢了利,我必定如期奉还,一文不少。”

  汪恭敏摇头,笑道:“非也非也。这钱,你先用着,如果不够,我还有。我是想劝你,再考最后一回。苏州自古人杰地灵,是一块最出状元的风水宝地。等你金榜题名,就给我写一副字,让我挂在大厅之上,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光耀我汪家门楣,那么谁也不欠谁了。若是仍不中,再去开绸缎店也不迟。”

  少文感其良苦用心,一时之间对他更是钦慕,便道:“好,好!”

  “少文,你就去厢房住下吧。”

  “我已叫叔父破费不少,怎好意思再叨扰呢?我出去寻个客栈住一住就行了。这一年,我必定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不负叔父期望!”他来时失魂落魄,去时豪情满胸,“我写些字,画些画,上街还能卖两文钱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叔父,告辞。”

  等少文走后,老仆才疑道:“老爷,您不是答应了太老爷,与苏州汪家一刀两断么?怎么又是叫人买绣品,又是资助这秀才的!”汪恭敏起身,伸了伸腰,笑道:“我人老了,忘性大了,陈年旧怨,不清不楚,管它作甚!我侄儿若是真有才华,就不该被白白埋没。”


  (https://www.daowx.cc/bqge192469/973983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