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天,就快亮了 > 第一百二十三章 真实的故事

第一百二十三章 真实的故事


  “就刚才那个穿军用大衣的人就是啊。”

  沈正人稍微想了一下马上就想起了那个人的面相,笑着说:”啊!知道了,是!“

  “这长时间了你也知不道他叫狗头?”韩冬梅说。

  “你说那个我以前还真知不道,他这是第一回给我货。”沈正雄笑着说。

  原来,狗头姓苟,人鬼头,趁人多船主不注意得偷的时候,常常就在船上偷几个鱼啊螃蟹的,很让人看不起,后来就得了这个名字,时间一长,管他叫的人也多了,狗头并不在意。

  “狗头跟你说是多儿钱来的?“韩冬梅问。

  沈正雄笑着说:”他说是一块一。”

  “这狗头可会撒谎了,他也是一块零五从一个船上卸的货。今天还有我俩和他一块从船上卸的。哪回他都想法这样那样的管人家多要点!“韩冬梅说。

  李黎笑着说:”那阵我看见他还去志强那问价了,志强没要。”

  沈正雄问:“志强收的多不?”

  李黎说:“照你这可差老远了。”

  沈正雄说:“他主要是收海脐,他收的海螺也是给我。”

  “这我知道,我刚才就把海脐给他了,他让把海螺给你送来。”

  ·

  “李黎,你把这海螺给正雄送过去吧,他怎么也能多给你点。我也是给他收的。”安志强说。

  ·

  沈正雄给李黎的海螺过了称。

  一百二十二斤。沈正雄让沈正人给李黎按一块二算。

  李黎听了说:”正雄,这可绝对不中,你多少钱收的就给我多少,要不下回我就没法给你送了。“

  沈正雄四下的看了看,说:”我给志强也是按一块二算的。我怎么也挣钱,给你多少你就接多少,快拿着!“

  李黎说:”正雄,这说啥也不中!我和志强不一样,他是给你代收,没准他兴许掉秤啥的。可我就是从船上往下一倒动,你这还得跑到外边给人家送,人家那边没准还得说好了赖了的,更不容易!“

  沈正雄说:“你俩也不容易,扔着孩子,跑一大天的,快拿着吧!”

  可李黎还是说:“不中,这说啥也不中!”

  看他们争执不下,这时沈正人见了就说:“俩大哥你们谁也别争了,那样的话就也按一块一毛五算。这中了吧!”

  “兄弟,那也不中,你就按一块一算,听我的!”李黎说。

  这时沈正雄说:“李黎,这回就快别再争了,看让人家看到了还不好。”

  这时韩冬梅说:”那要实在这样,咱就拿着吧!不过下回可真的不能这样了,你多少钱收就是多少。给你最起码我俩心里也有底,万一哪天真要掉秤了,或者价买的高了,我就如实跟你说。“

  沈正雄马上的说:”好,掉多少秤,价高了就告诉我。不过往后你俩不管啥时候给我送来,我都给你俩比别人高五分。别嫌少就中了。“

  李黎说:”你可千万别那样,真的!“

  沈正雄说:”别再说了,我给你多少你就接多少,少了也别吱声,这中了吧!“

  把话说到这份上,李黎也就实在是没了办法,但能看出心里有一份感激。

  沈正雄在以前的时候曾听人说过这样的话:“玩牌最能品人。”

  但他觉得,其实买卖也能更品出一个人是啥样来。

  回到家里。沈正雄对沈正人说:”往后我要没空你和你二哥或你三哥去收货的时候,尽量灵活点,人和人都不一样,常给咱货,觉得挺实在的,他说掉秤了或者不挣钱的,要差不多就给他补上。但人多的时候说话就注意点。尽量恰到好处。“

  ”嗯,放心吧,大哥!“沈正人听了,答应道。

  晚上,沈正雄躺在炕上,联想到一天的买卖,忽然想起了父亲曾经给他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并说这是真人真事,而且就是三弟媳妇常达美现在这个二姨夫的父亲。

  ·

  那还是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那时候。

  有个山东人。由于家乡闹灾荒,和弟弟“跑盲流”(当时把到外面去闯荡叫做跑盲流。大概是指走哪算哪,也不知究竟要到哪去的意思吧)的时候却跑散了,哥哥一直不知弟弟在哪,弟弟更不知哥在哪。

  好长一段时间了,哥哥由于思念弟弟,总觉得对不起他,更觉对不起父母,由于不知是死是活,有时还会落泪。后来他到了沈阳。在那落了脚儿。

  再后来,他凭着自己用苦力挣来的一点钱开了一家油坊,并且娶了媳妇。

  由于他能够从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的角度去考虑做生意,一开始就主张微利。

  可能也是他比较懂得经营,油的质量好而且又有信誉,大家都愿意来买他的油。并且慢慢有了名气。

  但后来家乡的父母也一年年的老了,一是身边没人照顾,二是怕一旦有个啥差错,恐怕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就来信让他回去。

  在外漂泊的人,也往往都会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

  山东人想到这几十年里,自己在外面也挣到了钱,而父母却在一年年的老了。又一想到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不知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就也渴望能够与父母亲人团聚。回去尽一份当儿子的孝道。

  临回家之前,他把油坊转给了自己的管家,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而回到家的这个山东人,就是常达美现在这个二姨夫的父亲。

  山东人辗转回到了家里。

  一见到已经变的是那样苍老了的父母,不由带着妻子儿女一家人,一起跪在了老人的面前…

  但以后每逢临近过年的时候,他竟完全出乎意外的会收到一笔钱,但却没有地址。

  这会是谁呢?他经过苦思暮想,把想法跟父母家人说了,经过商量以后,在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下,他决定去趟沈阳。

  他看见了自己曾经的油坊。不由就又想起了许多的往事...

  那油坊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并且看见油坊用的竟还是自己当年的那个老招牌。而这里的一切他仍然都是那样的熟悉···

  到了里面,伙计请出了老板,——山东人当年的那个管家。

  而当那个曾经的管家走了出来,定睛一看原来竟是自己曾经的东家,不由就像是久别的亲人一样,而且是那样的感到意外而又惊喜,并且老远就赶忙的迎了过来,彼此亲切的不得了,高兴的问候着。

  彼此都觉得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并告知叙说着离别后的情况。

  “别再瞒我了,一连这多年,年年的那笔钱,都是你寄的!”山东人说。

  东北人和山东人都是一样的实在,一看实在瞒不住了,也就没了办法的点了点头。

  “你为啥还这样做呢?”山东人满怀感激,但又有点不解的问他。

  “东家,您来的时候看见那个招牌了没?”东北人说着一口地地道道的东北话。

  “为啥你没再重起个名字呢?”山东人问。

  “我忘不了您在这里的时候对我曾经的好,想来想去怎么觉得也是用咱原来的招牌好。就不说当年您把油坊按一半的价钱给了我,其实这多年我赚的钱也都是靠的您这招牌!虽然您人不在这,但这里一样有您的心血。我不那样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这颗心。“东北人说。

  但山东人回到家里后,把那好几年里东北人寄给他的钱全部如数的又寄回给了东北人。

  而东北人收到了这些钱,一下睁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摇着头。

  但他经过考虑,也是和家人商量了以后,决定去山东一趟。并一路找到了山东人的家。

  ...

  ”东家,您要是这样那油坊我就没法再开下去了。“东北人说。

  山东人说:”管家,快别这样。当年如果不是你帮我,我不可能会赚到那多钱,油坊给你的时候我还收了你的钱就已经很惭愧了。“

  东北人说:”东家,那时候我拿着您的工钱,为您做事那都是应该的!可您却按一半的价钱把油坊给了我,那我接的时候心里就那么得劲吗?说起来我今天的一切也都是您给的。所以这钱您一定得收下,不然就连我们一家子心都会不安的。“

  但山东人却还是咋说也不留。

  东北人说:”那您这是不想让我回去,眼看着咱的油坊关门吗?“

  山东人一时竟想不出还有啥好的办法来说服他。

  东北人也是不知如何才能说服山东人东家,但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钱给东家留下。

  山东人说:“管家啊,要不就这样吧,我把当年收你的那钱给你。”

  东北人一听了这话,心里顿时就更是觉得不知所措而又不安的说:”东家啊,您这还让我活吗?真要是这样的话,油坊就还是您的,这些年挣的钱也都归您!“

  山东人说:”不!你听我把话说完。我是说我把当年收你的那笔钱你带回去,我把这钱留下!但油坊永远是你的!“

  东北人一听竟差点没掉下泪来,激动的说:“东家啊,您当初对我那么好,我本来就该回报您。现在您要这样,我还能往下活吗!就算我还能活,可我还有闺女儿子啊,人家知道我这样,让他们还有脸去见人吗?再说真有那么一天,我去见祖宗的时候都没法交差的!”

  山东人说:”你千万别这么想。你听我说,当年你帮了我那么多,做为对你的回报,油坊我就是留钱也应该还是再少留一点,可我却还是多留了钱。在这点上我本来就已经做的不够了。但你却不但没有埋怨我,反而年年寄钱给我,我要是再留了这钱,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真有哪天我去见了祖宗,又让我怎样去向他们交代?更何况现在我上边有父母,下边也是又有妻子儿女也没法说的过去。你还是听我说,咱要两全的话,那就是我把当年不该留的那钱你拿回去,我把你这钱当做给我的心意留下来!”

  这时候东北人听了,顿时就又觉得一股热流涌了上来,眼里含了泪说:“东家,您要这样说的话也再听我好好的跟您说说!“

  ”好,那你说吧。“山东人说。

  ”当年您把油坊转给我以后,你去的时候没看见吗,几乎还是咱原班的不少人,他们就像您还在的那时候一样帮我,而且买卖也还像您在的时候那样红火。东家,你本来就是油坊的主人,要按您说的那样,我有一个请求。“东北人说。

  ”好,那你说吧!“山东人又像刚才那样的说。

  “要是那样的话,给我两成的股份,油坊还是您的!”东北人说。

  山东人听了马上说:”那不行!管家,你也听我说,我的父母已经都这个年纪,已经是今年不知明年会怎样了,所以我也不可能再回去了。“

  东北人听了马上说:”东家,不用您回去,我在那给您打点,我知道您也能信得过我。“

  山东人说:”这是肯定的,但那阵我已经说了,油坊永远都是你的,不是给你两层,是我一成也不要。听我的,回去把油坊经营好,油坊经营好了,那就比你给我啥都高兴!“

  后来两个一直僵持不下。最后两个没法,山东人只好把自己的老父亲请了过来给解了围。

  老人过来听了缘由,颤巍巍的说:”做人啊,不管到了啥时候,也都要像你们哥俩这样讲个仁义,多积德,多行善,一辈一辈的传下去!...”

  两个听了都在一个劲的直点头。

  最后了,东家也只好按照老父亲说的留下了那笔钱,而管家也不能不听老人的,只好拿回去了东家转给他油坊时那笔钱的一半。

  但东北人管家回去后把那笔钱当做了东家五成的股份。

  以后的每年,山东人都会受到东北人寄来的分红。

  一直到解放后,全国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人人都过上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才断了。

  虽然油坊关了门,但两个人却成了铁杆的一辈子的友情,生死之交。

  那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那个已经送走了父母的山东人东家,忽然在一个牛棚里自缢身亡,而那个东北人管家不知是因为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还是也有自身的遭遇,之后竟也自杀而死。

  他们的儿女各自将他们埋葬,虽然经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这件事过了许多年后还是依然被后人传为佳话。

  人间最重是恩德,世上最贵是情义。

  以后沈正雄经常会想起父亲给他讲的这个故事。

  他想,虽然都是做买卖,为的是利益,但同样离不开仁义二字,活着就要积德,要有一颗善良的,做人的心。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自私,而且还有这样的一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其实说来,这句话并不是像有些人长期理解的那样,而正确的释义和理解却是这样的。


  (https://www.daowx.cc/bqge206912/1216503.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